-
作者:潘家华(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发展的概念、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理念和后福利主义的发展观等方面 ,探讨了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 ,并通过当前国际上有关人文发展的一些截面和时间系列数据 ,进行了一些经验分析。人文发展涉及社会个体的基本需求、生活质量、政治与民事权益等方面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收入指标所能描述的。分析表明 ,人文发展具有发展潜力的权利与极限的内涵 ,而这种权限正是新古典经济学发展理念所忽略的内容。人文发展的权限 ,并不必然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呈线性无限递增 ,而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和制度条件下 ,趋近于一个常数值。
-
作者:吴小英(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作者:邓晓芒(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通过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及海德格尔对其评论的分析 ,试图证明西方形而上学的根源就包含在哲学这一人类活动的本质矛盾中 ,根本说来包含在“存在”和“存在者”的互相“混淆”、“颠倒”和“替补”之中 ,因而从古到今 ,任何一个想要拒斥形而上学的人都不得不拒斥哲学本身 ;而反过来 ,任何一个还想进行一种哲学思考的人 ,包括海德格尔在内 ,如果不想沉入东方式的“无言”和沉默的话 ,最终也都不得不走上形而上学之途。从这个意义上说 。
-
作者:朱德发(1)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本文认为 ,现代中国文学形成的世界化与民族化相互变奏的制导性传统 ,在四十年代文学中并没有因为抗战全面爆发而中断历史进程 ,也没有因为向传统文化回归而走上复古之路 ,而是抓住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契机 ,把中国文学的世界化与民族化推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虽然“两化”互动规律在不同政治格局的解放区和国统区文学的运行中有明显差异 ,但在创建以农民为本位的人民大众文学上却表现出趋同性 ,这在山药蛋派、荷花淀派。
-
作者:欧阳康(1);张明仓(2)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2)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
摘要:本体论问题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据和哲学思维根据 ,是任何真正哲学都难以回避的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传统本体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但它终究只是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历史性解答方式。批判和超越传统本体论 ,是马克思哲学实现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重要基础。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显著特点在于 ,他坚持实践论思维方式 ,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 ,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 ,强调以社会存在和人的生存发展来统摄自然本体 ,并把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问题的探索之中 ,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探索根本置换了本体论研...
-
作者:江小涓(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
摘要:到 2 1世纪初期 ,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等经济成分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描述、分析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外资经济的贡献体现在对GDP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出口和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增强研究与发展能力的贡献等许多重要的方面。结论是 ,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 。
-
作者:胡书东(1)
作者单位:(1)国务院体制改革办公室产业司
摘要:本文为分析积极财政政策对民间消费需求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理论框架。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的结果表明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扩大财政支出 。
-
作者:李翔海(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对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做了总体的回顾与评析。作者认为 ,对现代性的追求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思想主题 ;就发展演进的内在逻辑而言 ,现代中国文化走过了一个现代化的价值理想从“外在冲击”到“内在转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主要成就包括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延续中国文化之民族慧命、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文化具备了现代文化的价值取向与思想框架、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迈出了坚实步伐等三个方面 ;人类文化发展中后现代转向的出现在使中国文化面临两难困境的同时亦为其进一步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面向 2 1世纪 ,中国文...
-
作者:葛晓音(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诗经》至魏晋四言诗的句式和篇章结构方式 ,认为早期诗文具有某些共通之处 ,早期诗歌没有形成稳定的诗化四言句式 ,即《诗经》中的某些四言句从句法特点看保留着先秦一般散文的构句方法 ,从而决定了早期四言句的散文本质 ;四言的诗化主要是通过建构一批典型的句式来完成的 ,而句式的序列规律是四言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四言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三言加“兮”的形式 ,只要把这些句子和节奏延长一倍 ,即可构成楚辞句式 。
-
作者:郁建兴(1);周俊(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公共管理系
摘要:二战后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建立了福利国家体制。 70年代后期滞胀局面的出现使福利国家陷入危机。作为对这种危机的应对 ,2 0世纪的最后 2 5年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新自由主义的“去国家化”改革。但是 ,这种改革并不能使资本主义走出危机。“9·1 1”事件后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内外政策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明显增强。这种政策调整可以被看作是各国政府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但也是西方主要国家 90年代中期以来的政治动向的延续。超越自由放任主义与干预主义成为一种时代要求。当代西方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