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孙尚清(1);吴敬琏(2);张卓元(2);林青松(2);冒天启(2);霍俊超(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孙冶方同志在建国以来的理论活动中,创立了一套新颖而又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排斥价值范畴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的;而孙冶方的体系却以价值论为基础。孙冶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把计划放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流通是社会化生产和再生产的物质代谢过程;利润是综合指标;以生产价格为基础制订产品价格。孙冶方的方法论有两个特点:强调研究生产关系时要紧密联系生产力;通过对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全社会生产的总过程来分析社会经济运动。...
-
作者:丁学良(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
摘要:本文依据马克思对三大社会形态下人的发展方式特征的论述,试图从哲学总体上勾勒出"人的全面发展观"的脉络概貌。通过追溯马克思这一观点的历史渊源,论证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原理,而是一个内在地凝聚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精华、统御着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的哲学原理。文章最后探讨了马克思这一观点对当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意义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型文明的建设的指导意义。
-
作者:孙崇涛(1);叶长海(2)
作者单位:(1)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2)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摘要:本文从我国戏曲理论发展史的角度,对明代重要艺术理论论著《曲律》的创作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评论,肯定了《曲律》在戏曲创作论方面的重要贡献与深远影响,同时也指出其时代的局限性及其理论上的缺陷与徘徊。文章并认为,认真清理、科学总结包括《曲律》在内的我国丰富的戏曲理论遗产,努力建立起具有民族特色的剧学理论体系,是充实我国艺术理论宝库,促进当前与今后舞台艺术水平提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
作者:邓晓芒(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
摘要:本文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进行了探讨,指出异化劳动根源于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而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则根源于精神劳动与肉体劳动的分工,这就使得劳动活动本身的两个内在本质环节(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动)相互离异,它是一切异化现象产生的总根源。
-
作者:林欣(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无罪推定"原则,中文的这个译法直接来自日文。作者认为这个译法是不确切的,根据它的原意和实际内容,应该译为"无罪假定"。作者认为,如果法院在作出判决以前就推定被告人是无罪的,从诉讼程序来看,是不合理的;因为此时案件还在审理的过程之中,对被告人来说,最后的判决还存在着两种可能性——有罪或者无罪,而不是只存在着无罪一种可能性。因此,这个原则的原意和实际内容应该是"无罪假定",即被告人在被宣判有罪以前,被假定为无罪。只有这样,法院审理的结果不论证明被告人有罪还是无罪,才都合乎逻辑。作者建议在将来修改《中...
-
作者:梁淑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从时代对戏剧的要求,探讨了传奇、杂剧在近代发生的变革。文章指出,传奇、杂剧这两种正统的古典戏剧,由于脱离现实、形式僵化,由衰落而终至解体;地方戏曲的兴起,打破了昆曲独霸舞台的局面,在昆曲与地方戏曲长期同台演出的过程中,传奇体制逐步为地方戏曲的体制所取代、所消融。近代传奇、杂剧的嬗变,没有停止在挣脱格律束缚、通俗化、口语化等方面,还进一步表现出要求摆脱音乐,舞蹈等陪伴因素而独立发展的明显趋势。这种新变,标志着中国现代戏剧的萌芽,是中国古典戏曲与现代话剧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的有力证明。
-
作者:李锦全(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要:关于先秦儒学后来是否演变成为宗教的问题,国内学术界还在讨论。本文认为:儒家虽然主张神道设教,但它本身只是讲道德伦理的教化作用,并没有形成宗教信仰。汉代的谶纬神学,虽然一度想将儒学宗教化,奉孔子为教主,但没有成功。朱熹的理学虽有不少佛老思想,但主要是吸取其中的哲理为儒家的伦理哲学作论证。他要人们在世俗生活中达到一种超世俗的精神修养境界,却形成不了宗教性的精神王国。总的趋势,他不是把儒学引向宗教化,而是吸取宗教的哲理,从而把儒家的伦理教义导向哲理化。朱熹宣扬的虽然是精巧形态的信仰主义,但毕竟不是世俗的宗教。
-
作者:马洪(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是作者在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召开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院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主要意思是,为了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作者密切合作,互相学习。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学一点有关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知识。当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它们内部各学科的日益接近和相互渗透,也要求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结构。
-
作者:宋平
摘要:文艺心理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解放以来国内基本上没有发表过什么研究文字。有的读者往往只是从国外得来一鳞半爪以形而上学解释的有关知识,给它披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两年以前,当金开诚在北京大学开设《文艺心理学》的选修课时,曾在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反响。这门课共分五个部分:《反映论篇》、《表象篇》、《思维篇》,《情感篇》和《欣赏心理篇》。这次出版时,暂采取单篇论文的形式编排;另外,收进了作者近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论文。因此,暂名《文艺心理学论稿》。
-
作者:陈宝树(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
摘要:数罪并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的原则之一。本文结合司法实践中的有关情况,系统探讨了这一原则的具体适用问题,并且着重指出:同种数罪和不同种数罪是数罪的两种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实行数罪并罚原则的有关条款中既然包括了同种数罪和不同种数罪这两种形式,因此,无论对同种数罪还是对不同种数罪,原则上都应适用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