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建一
摘要:如果说"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那么,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就都应该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但是,很清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都不是抽象的"人",笼统地说是现实的"人"也不精确;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主要点之一也恰恰在于扬弃了空想社会主义者从"人"出发的思想。
-
作者:张念宏
摘要:在我同数千年的文明史上,既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又有丰富的经济思想。正如胡寄窗教授在他的代表作《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中所说的那样:"这些经济思想在世界经济思想史中也是一群灿烂的明星,足以使那些‘言必称希腊’的人惊为奇迹,也可以证明那些认为东方国家的经济分析还不如欧洲中世纪的现代美国庸俗经济学者是何等的愚昧与无知。"(第8页)然而,长期以来,
-
作者:谭其骧
摘要:史学界近几年无论在出成果方面还是在出人才方面,都取得了超过过去三十年的巨大成就。同时,有些违反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东西和不良学风仍在流行。谭其骧认为,有这样一些问题仍须注意:
-
作者:邓宏海(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把农业生产看作是一定的农业经济系统通过农业技术系统与一定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和能量变换的综合系统,认为这三个系统及其组成成分之问的物质和能量的变换关系构成农业生产结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就是合理调节农业生产中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就是在满足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平衡要求的前提下,使农业生产以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获取最大限度的经济效益。本文提出了一个适用于我国现阶段农业调整的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模型,并用海南岛和河北省的实例来说明这一模型的应用。
-
作者:徐大文
摘要:我国历代教育制度及设施的历史资料,在浩瀚的史籍中杂然纷呈,既分散又紊乱,理出头绪是很不容易的。已故原江苏师范学院教授顾树森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成了这本书。书中按历史年代分成八个时期,对我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各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教育机构的变迁,作了系统的论述。作者力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并有独到的见解。
-
作者:江焕湖
摘要:这本专著以翔实的资料,向我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创和形成的过程,启发和引导我们从历史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深入的思考。本书的作者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放在完整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的开创和形成的过程中来考察的,避免了那种从马克思主义完整体系中孤立地划出哲学部分的形而上学的理解。本书向我们陈述:马克思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是以富有科学成果的德国古典哲学。
-
作者:吕明灼
摘要:李大钊在早期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调和论"的文章。对此,山东曲阜师范学院副教授吕明灼提出,我们应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对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调和论"作具体分析,得出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
作者:何国瑞
摘要:有的同志认为马克思在他的早期著作,特别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何国瑞指出,这个看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实际。1843年以前,马克思基本上信奉的是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属于青年黑格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