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刊物,热诚欢迎海内外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业余作者投寄稿件或推荐优秀作品。一、本刊欢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论文,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专题研究成果,书评,读书笔记,学术通讯,经济、文化、社会问题的调查报告,以及对已发表的文章的评论等。不发表时评、政论、漫谈、零讯一类的稿件。
-
作者:伍铁平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拙文《语言词汇的地理分布》在贵刊1984年第6期发表后,读到苏联新出版的(?)著的《(?)》第2分卷第8册所刊(?)词源,感到拙文第191页注倒数第2行应作如下更正和补充:
-
作者:张士楚
摘要:我国近、现代史上,思想界、学术界对东西方文化的特征、价值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过长期的讨论。这种讨论往往是同时代面临的迫切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旧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反动政府的腐败导致了民族与社会的严重危机,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发生过清末洋务派与维新派关于中学,西学的"体"、"用"之争;"五四"运动前后,又发生过"全盘西化"论与"保存国粹"论之争。李大钊。
-
作者:周来祥
虚构物体的本性;<2>后期现代派艺术与技巧;<3>艺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4>艺术、生活与哲学;<5>古代艺术中的表现;<6>创作法;<7>">
摘要:第十届国际美学会议于1984年8月14日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到会的有近40个国家的代表三百多人,是一次四年一度的国际美学盛会。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艺术和哲学的改造"(Artworks and transformations philoso-phy)。会议收到美学论文一百六十多篇,分12个专题进行讨论,即:虚构物体的本性;<2>后期现代派艺术与技巧;<3>艺术与自然的相互作用;<4>艺术、生活与哲学;<5>古代艺术中的表现;<6>创作法;<7>
-
作者:薛理勇(1)
作者单位:(1)上海博物馆
摘要:本文对庞朴同志关于"枚卜"是不同于卜、筮的一种占卜方法,是与殷文化之龟卜、周文化之易筮并存的楚文化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枚占"应解为"枚筮","枚筮"是以"枚"代"蓍"、是《周易》以蓍草为筮的筮法的发展和演变,仍属周文化范畴。
-
作者:张维迎(1)
作者单位:(1)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价格的基本功能在于:(1)保证市场供求平衡;(2)诱导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价格机制的有效性取决于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性和相对价格的灵活性。社会主义价格体制的目标模式应该是计划市场价格制度,即计划指导下的市场价格制度;国家应该管的是价格总水平和形成价格的市场条件,而不是规定各种产品的相对价格。
-
作者:邓经元
摘要:全书三册著录云南史料八百余目,分文献资料及文物资料大部分。此书对于云南史料的整理,是一部集大成的著作,其特色也较为突出。有关云南史料的专题著录,较早见于明代的万历《云南通志》。该书著录云南史料,从汉到明仅二十一种,所录既少,且有讹误。此后著述,如谢肇淛《滇略》、刘文征《滇志》、倪蜕《滇小记》、师范《滇系杂载》以及康熙、雍正两部《云南通志》等书,均有专目著录,但或者十分简陋,或者收录滇人诗文集较多,有关史实掌故之书则甚少。至道光时编撰《云南通志》。
-
作者:仇正伟
摘要:本书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善本古籍目录。作者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晚号藏园居士,四川江安人。光绪戊戌进士,选庶吉士,后曾署直隶提学使,北洋政府时一度出任教育总长。傅增湘是我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平生喜好庋藏、校勘古籍,研究版本目录之学。家藏书籍二十余万卷,手自校勘古籍近八百种,一万六千余卷,经眼之书更不止此数。本书就是根据作者观书、藏书和校书的记录手稿整理而成的。作者自署其藏书室为"藏园",故名本书日《藏园群书经眼录》。
-
作者:邝日安(1)
作者单位:(1)中国价格学会
摘要:本文认为商品价值只能由再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同时,本文还论证了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客观必然性。认为在生产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高度以后,社会总劳动时间中,资本(资金)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必然将一部分必要劳动时间转移到资本(资金)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包括原有的和新兴的部门)中去,使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有较多的发展新技术所需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既有利于有机构成高的部门技术进步,也有利于有机构成低的部门获得价廉物美的新技术,从而使整个社会处于技术不断进步之中。文...
-
作者:武杰华
摘要:人们知道,周立波同志早在三十年代就活跃于中国文坛上,他的写作活动是多方面的,在从事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诗歌、戏剧等文艺刨作和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同时,还从事文学理论研究和写作。可是这些论文都已散失了。以后,他经过努力,找到了十五篇,于1963年结集成《亭子间里》出版。对于这样一位有影响的老作家。读者企望出版部门能广泛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