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育宁(1)
作者单位:(1)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摘要:内蒙鄂尔多斯地区在三、四万年前曾经草木茂盛、野兽繁衍,适于人类生存,而今,沙漠面积却达40%。本文考察了该区沙漠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认为,在这里脆弱的生态系统之下,自秦汉以来的过度农垦是引起沙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作者特别强调,建国后的三十多年来,这里沙漠化的速度十分惊人,人为因素导致的沙化面积相当于二千多年来沙化面积的总和。而造成沙化的主要人为因素依然是滥垦,由此,作者认为,当我们制定经济方针时,必须有环境保护的思想,并且必须使过去的经验决策变为科学决策。
-
作者:王鸿生(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考察马克思研究技术与劳动工具问题的观点和方法入手,进而分析了劳动工具发展所导致的劳动方式的两次历史变革,并指出:我们当前面临的是劳动方式的一场变革,它的最重要的社会历史后果就是以崭新的方式从事劳动活动的一代新型劳动者的产生。文章还不同程度地涉及了技术发展同劳动发展的关系、劳动发展同劳动者发展的关系、劳动者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理论问题。作者试图通过这些探讨较为系统地揭示科学技术作为历史杠杆而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逻辑。
-
作者:余劲松(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律系
摘要:对财产被征收的外国人予以适当补偿虽已被《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所肯定,但补偿的根据仍是国际法学界分歧很大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关于国有化补偿的三种主要观点及其理论根据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否定了西方的传统观点及其理论根据,肯定了适当补偿的观点,并就其理论根据提出了新的见解。作者认为,一般来说,国有化国不存在补偿的国际义务。补偿义务的存在,在国际上只取决于一国自由承担的予以补偿的条约义务,除此之外,只能根据各有关国家的国内法来决定.作者认为,适当补偿的理论根据是公平互利原则和国家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原则。
-
作者:何伟(1);韩志国(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商品经济与市场是分不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也就是有计划的市场经济。只有全面地开放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才能从根本上解脱旧的经济体制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束缚,才能建立起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管理体制。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性质。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地位并不矛盾;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也不违背按劳分配原则。
-
作者:乐黛云(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
摘要:以世界比较文学的发展趋势为视点,本文先评述了世界比较文学发展的开放性方向以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进入八十年代,比较文学的理论化趋势十分明显,但这种趋势正面临一个新的危机,为此比较文学研究必将走向一种新的组合。与此同时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正为世所瞩目,在此背景下本文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整理爬梳出一条肇始——奠基——复兴的发展脉络,接着具体评述了深圳比较文学学术讨论会,认为会议在三个方面显示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进展,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通过借鉴国外研究新方法、新角度,发扬自身的优良传统,面向世界,中国比较文学的...
-
作者:邓野(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
摘要:本文认为,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拒签对德和约,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的推动。但拒约的实现,与当时掌握签字决定权的北洋政府和中国代表团的特殊状况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不从人民群众的反抗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两个方面来认识,拒约问题便得不到科学的说明。作者具体考察了北洋政府各派系和中国代表团内部围绕着对德和约问题进行的种种活动以及前后主张变化的复杂原因和曲折过程,指出,拒约的实现,与当时中国呈现的分裂型政治有关,由于派系林立,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地位极为脆弱,竟致于无力对签约问题作出任何决定。于是.签...
-
作者:毛星(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形象和思维的内容、特点、在创作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辨析和论述。文章从中外文艺史的实际出发,说明艺术形象来源于作家、艺术家的视觉直观或内视直观;形象要成为艺术形象必须与情感结合,用情感赋予生命;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艺术技巧,而技巧的熟练表现为不经意。文章认为,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思维与情感的活动和表现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应作全面的理解和具体的分析。文章分析了某些理解和提法,认为不应把形象与表象混淆起来.把直观与思维完全对立和割断开来,把不自觉与自觉、无意识与意识完全对立和割断开来,...
-
作者:刘笑敢(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比较了庄子与萨特的自由观的异同,指出庄子的自由是从命定论出发的、绝对无为的、否认偶然性的、有条件的、客观唯心主义者的自由,萨特的自由是排斥命定论的、反对无为的、否认必然性的、无条件的、主观唯心主义者的自由:但二者都主张纯个人的自由、抽象化的自由、绝对化的自由,都用乐观主义掩饰悲观主义的实质,都含有虚假与真实的二重性。本文还从自由与必然的联系、与历史的联系、与实践的联系考察了两种自由观理论上的得与失、指明脱离必然性的自由、纯粹个人的自由、绝对普遍的自由都是不存在的,真正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实践...
-
作者:应必诚(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从红学史上争论最多的有关《红楼梦》的思想性质、思想倾向问题入手,从几个主要方面论说了这部古典小说巨著的思想和艺术。文中联系小说作者所处的时代的特点,剖析《红楼梦》的思想性质是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其直接表现,就是对人性作出新的解释,或朦胧、或明确地提出从封建秩序、封建伦理束缚下解放出来的进步思想和要求。文章分析了贾宝玉是一个时代尚未成熟的新人典型,是一个联系着过去和未来的典型,指出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是当事物还在萌芽状态的时候,就敏锐地把握了它的特质,并以大大超...
-
作者:田晓岫(1)
作者单位:(1)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摘要:杨堃教授新著《民族学概论》是建国以来我国公开出版的第一部民族学基础理论著作。本文认为,该书系统地介绍了民族学基础理论,反映了杨先生重要的学术观点,是这位老民族学家半个多世纪理论研究的学术记录。本文还认为,该书的突出特点是对于中国向西方民族学学习的过程进行了理论总结。如所周知,资产阶级民族学及马克思主义民族学都产生自西方,本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在如何对待资产阶级民族学及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一个学派苏维埃民族学的学术成果上,曾经走过一段弯路。本文指出,《民族学概论》的可贵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