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邱其生
摘要:《蒙藏民族关系史略》是根据汉文、藏文和蒙文史籍中大量的翔实资料和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写成的;此外,书中还汲取了国外学者研究的积极成果。该书侧重阐述了十三至十八世纪中叶,即元、明、清时代,蒙藏两个民族政治、宗教关系的演变过程,以及这两个民族同元、明、清三朝的关系。这是我国解放后出版的第一部民族关系史著作,不仅有学术价值,也有相当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引人注目的一本新书。该书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色: 一、内容相当丰富。此书分五章,分别论述了十三世纪中叶以前的蒙藏民族关系、元代的蒙藏民族关系、明代的蒙藏民族关系、清代...
-
作者:何祚榕
摘要:科学研究方法论问题的探索,在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领域。前几年,不少哲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对自然科学方法论作过若干初步的总结,奠定了良好的开端。但在内容上过于抽象,缺乏前人科学实践的具体经验材料;理论上显得陈旧,缺乏深度。
-
作者:王守春
摘要:这本书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教授主编的。它系统地论述了这样的问题:今天黄土高原自然面貌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还是历史形成的,以及黄河是否自古以来就多泥沙,今天黄土高原的状况能否治理? 对于这些问题,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如有的认为,黄土高原的自然面貌古今变化不大,古代黄土高原森林分布范围就很狭小,水土流失就很严重;有的认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由自然因素决定的,是自然过程,不是人为力量所能阻挡得了的。
-
作者:马名驹;陈忠;柳延延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成为取得重大效益的战略资源。信息的巨大价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对它的思考和探索。信息的哲学研究就是这些探索中意义深远而步履艰难的一个方面。它的任务是要从最普遍的意义上揭示信息的本质特征,打开人类认识活动和大脑思维的秘密,估价信息对于现代哲学产生的冲击和影响。这种研究虽已取得不少成果,但远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本文以1986年9月在敦煌举行的"全国信息问题哲学研讨会"提出的问题为线索,回顾国内外信息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和评介会议研讨的成果,展望信息哲学研究的前景。
-
作者:赵夫青(1)
作者单位:(1)青岛市文联《海鸥》编辑部
摘要:毛星先生在1986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上,发表了《形象和思维》一文,对文学艺术创作和研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观点加以认真的辨析和论述,提出了许多有启发性的新见解,读后受益匪浅。但几经研读之后,感到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来求毛星先生和读者教正。首先,文中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是不甚准确的。毛星先生认为:"经由视觉的直观所见到的事物的形态或由此所形成的印象,就是形象。……
-
作者:江成龙(1)
作者单位:(1)上海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商业经济系
摘要:《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一文认为,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间接结合,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根源。只有承认劳动力的商品性质,才能有真正的劳动力市场,才能实现劳动工资制度的根本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