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光远(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着重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两个重要特征,并且阐述了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个理论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的形成过程,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文章着重论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中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两个重要特征,并且阐述了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个理论问题。
-
作者:万俊人(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
摘要:本文从自由、目的与关系、方法与结论三个方面对康德与萨特主体伦理思想的基点、建构、方法和特征等方面的同异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研究,探讨了西方近现代化理思想流变的基本趋势,从主体性哲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和评价了康德与萨特主体伦理思想的得失,并指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建立真正科学的伦理学。
-
作者:李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当前资本主义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结构性经济危机。它包括传统产业衰落、能源危机、通货膨胀、国际贸易失衡、国际债务危机等等。把这些问题作为一个总体来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矛盾及其发展趋向,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作者对结构性经济危机的特点、根源和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作者:查汝强(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方励之,是我国天体物理学家,近年来,他根据现代宇宙论中最新情况,得出"宇宙始于无"的结论。本文作者认为,宇宙有限或无限,并非纯属自然科学研究的课题,它仍然是一个哲学问题。实际上,方励之得出"宇宙始于无",正是他对霍金宇宙模型所作的哲学推论。本文作者主张宇宙无限的哲学观点,不同意方励之的哲学推论,故而从哲学和逻辑的角度对"宇宙始于无"这一属于自然观方面的纯学术问题进行评论,以期通过争鸣,推进这方面的哲学研究。
-
作者:陈伯海(1)
作者单位:(1)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研究文学发展的辩证法,认为文学历史运动的发展规律是一连串的圆圈运动。文中并探讨了文学史上圆圈运动的各种形态及其中的进化线索等。
-
作者:文兴吾(1)
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自然辩证法研究室
摘要:查汝强同志在《二十世纪自然科学四大成就丰富了辩证自然观》一文(见《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4期)中提出了"波粒二象性是自然界的一个基本矛盾"的命题。对此,笔者持不同看法: (1)现代物理学表明,人们对微观客体的认识是借助于微观客体和宏观仪器的相互作用提供的信息进行的。由于原子尺度上的质量和能量很小,研究问题的实验手段对被研究客体事实上有着实质性的影响,所以。
-
作者:黄伟合(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从学术角度择要评论了《共产主义道德通论》一书的得失。认为该书的方法论原则是科学的;肯定了作者在研究伦理学的外部联系与内部结构、伦理学与社会实践等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同时,本文也指出了该书的不足之处,并就人性问题、义利问题、个人主义问题发表了不同意见。
-
作者:钱江洪(1);张杰(1);杨善华(1);张伦(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1986年共青团中央研究室和中国消费者协会组织在十八个大中城市进行青年结婚消费的问卷调查。本文作者参与了这项工作,并在上述调查的基础上,对青年结婚消费作了分析研究。文章从结婚费用、婚礼形式、结婚住房等方面考察了结婚消费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解释结婚消费的文化模型并对结婚消费的历史转变作了理论上的探讨。指出了结婚消费和仪式作为一种文化表现,是受着一定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其正常和合理的部分,同时也存在消极和落后的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生活的改善和社会文化的变迁,结婚费用直线上升,超出一般家庭负担能力,这些不合理...
-
作者:艾晓明(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1927年——1928年中国的"革命文学"论争,与二十年代初期的苏俄文艺论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俄文艺论战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入手,考察了它在中国"革命文学"论争酝酿期所起的作用;进而探讨了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展开论争的基本问题,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主张及其与苏俄文艺论战中不同派别的联系和区别。文中还对中苏两国各自的文艺论战的过程和结局的异同作了历史的比较,并初步探讨了在苏俄文艺论战的影响下,中国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在中国左翼文艺思潮的形成及发展中的意义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全文共四节,本期发表二节,余待续。
-
作者:蓝永蔚(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1972年4月,《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同时出土,为《孙子兵法》确系孙武所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本文从军事史的角度,联系《孙子兵法》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和阶级状况,对它的时代特征与版本源流作了进一步的考辨。就思想倾向而言,《孙子兵法》曾被目为诈变权术之宗,"为不仁之学"。作者认为,"仁"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孔子的仁学有相通之处,是同一时代的产物。作为《孙子兵法》哲学思想基础之一的"五行说",也具有春秋时代的特点。就战略思想而言,它所阐发的同政略融为一体的战略概念,它所提出的速决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