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永强(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读了《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6期发表的《数量经济学与经济科学的发展》一文,颇受启发。但文章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一)关于质与量在数量经济学研究中的地位问题。作者认为,不同的质只有个性而先共性,不同的量则不仅有个性而且还有共性,因此可以把数量关系单独抽象出来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对象。
-
作者:张洪明(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近体诗声律模式的物质基础是由声调的超音段特征即调形(平与非平)、音高(低调与高调),及隐性特征的延长性所构成的。对以前的学者所论的长短说、调形说等观点提出了异议。本文通过对梵汉对音资料、声调与音乐的五音的对应、历史文献对中古四声调值的描述等资料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从音段特征与超音段特征、音长与音高、语言学与诗律学的不同角度、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调形与调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上述三种属性综合对立的结论。本文还在探讨平仄律为何未出现于先秦又未能延续至今的问题时,又提出了上古汉语是一种...
-
作者:黄彦(1)
作者单位:(1)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孙中山研究所
摘要:本文具体考察了国民党"一大"宣言从起草到为大会所通过的整个复杂过程,指出:这个宣言是由参加国民革命的各个革命阶级的政治代表共同制订的,是一个反映与会者集体意志的会议文件,并不是哪一个人的私人著作成果。孙中山是宣言制订工作的组织者、思想指导者和第一位作者,但宣言并非百分之百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宣言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基本上体现了孙中山晚年的思想发展水平,但在一些问题的解释上又并不完全代表他的观点。因而,作为一个联合阵线的纲领性文件,宣言对三民主义的解释具有权威性;但从了解和研究孙中山个人的思想角度来衡量,他本人...
-
作者:唐合俭(1);边金魁(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摘要:本文指出,徐崇温主编的《存在主义哲学》,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系统考察存在主义哲学的学术著作。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明地介绍了该书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以存在主义的哲学观、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为题,介绍了存在主义者的基本观点,并随文点明该书的得失;第三部分,讲该书的特点以及某些不足之处。总之,该书的问世将会推进我国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研究。
-
作者:艾晓明(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1927年—1928年中国的"革命文学"论争,与20年代初期的苏俄文艺论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从苏俄文艺论战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入手,考察了它在中国"革命文学"论争的酝酿期所起的作用;进而探讨了创造社,太阳社与鲁迅展开论争的基本问题,分析了他们各自的主张及其与苏俄文艺论战中不同派别的联系和区别。文中还对中苏两国各自的文艺论战的过程和结局的异同作了历史的比较,并初步探讨了在苏俄文艺论战的影响下,中国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在中国左翼文艺思潮的形成及发展中的意义,以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本文共四节,上期发表两节,本期续完。
-
作者:张少杰(1)
作者单位:(1)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微观研究室
摘要:本文是有关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报告。报告分析了1979年以来我国在价格体制、要素配置和企业制度方面的改革所取得的进展和问题,并且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一些设想。报告认为,为了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须建立竞争较为充分的产品市场,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组织、企业组织、运行组织等经济组织结构的改造。要继续扩大企业的自主权,逐步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功能替换。报告提出,应建立一种既相对独立于政府、又相对独立于工商企业的仅对国有资产的增殖负责的资产经营组织,形成独立的资产经...
-
作者:许景行(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所谓特有的一般形式下的黑格尔辩证法就是黑格尔的'绝对方法'这一命题。还进而分析和评介了'绝对方法'的主要内容,考察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特定性,着重指出了它'疏通三条河流'的历史作用。此外,还以一览表的形式勾画出马克思主义以前西方辩证法史的宏观线索。
-
作者:黄高智(1)
作者单位:(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研究和计划处
摘要:本文认为,军费开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呈反比例关系,因而,裁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文章分別分析了超级大国大搞军备竞赛和第三世界一些国家被迫谋求超负荷军备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并试图对导致这种世界范围的超级军备的原因作出回答。文章特别指出了超级大国对于安全概念的歪曲所带来的危及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后果。最后,作者提出了裁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策略,着重分析了实现裁军必备的主要条件,以及将裁军节省的部分开支用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的...
-
作者:匡裕彻
摘要:成吉思汗于1206年统一蒙古诸部,建立了蒙古汗国,接着他和他的继承者发动了西征和统一中国的战争。蒙古在四川对南宋的战争是其统一中国战争的一部分,对此,国内外学者多所研究,但大都局限于对南宋四川军民反抗蒙(元)斗争以及蒙古征蜀个别事件和人物的探讨上面。陈世松著(蒙古定蜀史稿》(以下简称《史稿》)则为我们全面了解蒙古统一中国战争的历史进程,作出了贡献。纵观《史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作者:唐一得
摘要:自从20年代末—30年代初《哲学笔记》在苏联公开发表以来,世界上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学者,包括西方所谓的"列宁学"学者在内,无不把注意力集中到这本书。尽管贬褒不一,但都这样那样地承认该书是辩证法的宝藏。半个多世纪以来,开掘者络绎不绝。要是把世界上以列宁的《哲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