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溯洛(1)
作者单位:(1)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摘要:回鹘是我国中古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原名回纥,于唐朝中期后自称回鹘。后为黠戛斯所破,其余众分三部西迁。五代、北宋时,称西迁河西之回鹘为"回鹘"。《宋史》有传。但是记述简略,且有谬误。本文根据有关史料,详加考索,订正了《宋史·回鹘传》中的某些误载,并论述了回鹘发展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
-
作者:孙立群
摘要:为推动中国社会史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于1988年10月推出首批《社会史丛书》,刘泽华教授主编的《士人与社会》(先秦卷)是其中之一。这是我国大陆学者第一部全面研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专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作者以翔实的材料对知识分子的形成、发展、历史作用、社会生活、精神风貌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论述,观点鲜明,使人耳目一新。比如知识分子的形成问题,作者没有沿袭传统说法,将脑力劳动者统统划归为知识分子,而是根据当时的历史实际情况,提出。
-
作者:蓝永蔚(1);韩志国(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本文考察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股份经济的主要变化、基本制度和成功经验。作者认为,二战以后日本股份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股份资本原则从法定资本制转向了授权资本制;在持股结构中,法人持股率不断上升,个人持股率不断下降,个人持有的股票出现了高度分散化的趋势;在权力结构中,董事会的权力不断扩大,股东大会出现了"无机能化"的趋势。作者通过对股份公司的设立制度、会计制度、股票发行制度、股票上市制度、企业内容公开制度和股票交易制度的考察,指出二战以后日本股份经济的成功之处,在于形成了一个完善曲促进经营者成长的机制...
-
作者:叶世昌;何宝昌
摘要:以往出版的中国经济思想史专著,研究的下限都定在1919年,只对以后思想仍有发展的个别人物(如孙中山)才有所延伸。关于"五·四"以来的中国经济思想,至今未见有完整的研究成果。至于将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领域延伸至建国以后,则更是一项空白。《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简编》(以下简称《简编》)一书论述所及虽然还不是"五·四"以来中国经济思想史的全部,但将这一研究延伸至本世纪80年代,这无疑具有开拓性意义。《简编》共40万字。绪论部分阐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线索、任...
-
作者:宋德金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史学界对女真和金朝社会史的研究很少,论著不多。近十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论文时有发表,专著也相继问世。王可宾同志的《女真国俗》,便是女真社会史研究的可喜成果之一。本书分上、中、下三编,分别探讨辽金时期女真人的婚姻家庭形态、社会制度和社会习俗。上编是关于婚姻和家庭形态的研究。作者对女真氏族外婚与部落外婚,世婚与表亲,接续婚与隶役婚,抢婚与"放偷"等婚姻形式及其本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指出,氏族部落时期,氏族外婚制和部落内婚制,是一般的婚姻准则。建国前的女真人,在氏族外婚和部落内婚这一习俗继续...
-
作者:张泽厚
摘要:所有制关系是社会最深层的经济关系,所有制结构是社会最基本的经济结构。正因为这样,国内外学者大都重视所有制问题的研究,对所有制的变革也很关心。那么,建国以来我国的所有制关系和所有制结构经历过一些什么变革,现在又是怎么一种情况呢?今后我国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和依据是什么呢?所有制改革同其他方面的改革是怎样一种关系呢?今后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的特征是什么呢?该书对这些问题做了有益的探讨。作为一本学术性专著,该书自然要讨论所有制的有关范畴,例如生产资料所有制,生活资料所有制,劳动力所有制,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以...
-
作者:徐思彦
摘要:该书是中国海关史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教授陈诗启十余年研究成果的结晶,是大陆史学界在近代中国海关史研究领域一部具有开拓意义的专著,也是《中国海关历史丛书》的第一册。中国近代海关产生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之时,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中,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迁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中外文历史资料和档案资料。令人遗憾的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还很冷落。令人敬佩的是,陈诗启先生在70年代初,就开始在这片荒漠上辛勤垦殖。"初探"的出版,正是陈先生筚路蓝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纵观全...
-
作者:郭湛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被称为应用哲学的众多学科中,管理哲学异军突起,相继有几部论著问世,齐振海教授主编的《管理哲学》即是其中之一。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有关管理的哲学问题的专著。全书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从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管理哲学进行了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这部著作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思路和表述的系统性。该书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管理哲学的对象、意义和研究方法,然后从哲学上分析了作为人类的一种基本活动的管理,管理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分篇阐述了管理的决策论、组织论、控制论、方法论和价值论。而对错综复杂、头绪纷...
-
作者:李冀诚
摘要:立国于祖国西北的西夏王朝,建国伊始,便同早已流行于该地区的佛教发生了关系,作为西夏王朝主体民族的党项族人(特别是上层人物)很快就信奉了佛教。在西夏统治者的扶持、推崇下,佛教在西夏王朝的辖区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他们不但广修庙宇,剃度僧人,而且还刻印了汉文大藏经,特别是他们历时近50多年译成了3500多卷的西夏文大藏经,从而使佛教成为西夏文化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西夏文大藏经也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迄今为止,我国治西夏史的学者为数寥寥,而对于西夏佛教史则更鲜有问津者。
-
作者:董大胜(1)
作者单位:(1)国家审计署财政审计司
摘要:本文认为,社会总供给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出来的用于交换的全部商品物资或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其价值表现形式是社会全部商品产品的价格总和;社会总需求是社会各方面对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有货币支付能力和购买意向的需求的总和。财政,信贷平衡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关键,在经济总量平衡中起决定作用。因为社会总供给在一定时期是一个定量,而社会总需求除了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分配产生的需求外,还有财政、信贷分配产生的需求。前者的需求与供给是一致的,后者的需求则有可能脱离供给,使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这就要求财政,信贷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