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钱大群(1);李玉生(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法律系
摘要:《唐六典》究竟是一部"行政法典",还是官修典籍,学术界争议颇大。本文从法学角度研究《唐六典》的性质,认为以《周礼》为模式的《唐六典》,内容限于国家机关的组织编制,引入的令、式、礼不具体、不完备,还排斥了"格"的规定,加之不具有在行法律的特征。所以,它只是以国家机关及职官为纲目而抄摘在行令、式的有关内容、显示有唐一代制度盛况为目的的一部官修典籍,它不是作为行政法典在行用,而是作为极重要的典籍被征引。针对后世研究中的误解,作者也通过较为详尽的考辨作了匡正。
-
作者:胡钧(1);侯孝国(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公有制和商品经济无论在深层的本质利益关系上还是在表层的经济运行关系上,都存在着矛盾,二者不可能天然一致。同时,公有制和商品经济的矛盾也并非不可克服,在一定条件下,商品经济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正象商品经济的作用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到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改造一样,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也要受到公有制的修正。商品经济和市场机制处于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表层地位,改革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贯彻社会主义等劳交换的原则,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要求。
-
作者:易建平(1);赵文洪(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以定量分析方法用大量数据推算列举了美苏核对抗和战略防御可能采取的9种类型策略,最后推出美苏战略防御的三种可能发展路线,以及可能出现的三种核战略格局,并预测了美苏战略发展的趋势,对核战略和战略防御研究者以及其他社会科学研究者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作者:陈克(1)
作者单位:(1)天津历史博物馆
摘要:本文从制度化或规范化曲外在控制方面,介绍了天津市开埠前后城市控制管理系统的沿革变化情况。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基层设置到县为止,此外便是绅士控制的半官方组织及帮会等种种民间组织的天下。这种管理体制不能很好地管理开埠以后迅速发展的沿海大城市。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控制模式有所变化,结果是控制重心下移,形成更发达的民间控制系统。近代意义上的天津城市控制管理系统,是在19世纪来期出现的,它取代了传统的管理系统,改善了城市秩序,基本适应了城市发展曲需要。而民间控制系统也以不同的方式在以后的城市发展中继续存在并...
-
作者:刘文璞(1);张厚义(2);秦少相(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始于10年前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为私营经济在我国的重新出现提供了历史前提和现实条件。采取商品经济运行方式的私营经济弥补了单一公有制经济运行的低效率;私营经济虽然存在雇佣劳动关系及剥削行为,但在今日中国已经失去了其强制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公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私营经济将与公有经济共存,在相互竞争中求发展。
-
作者:刘广安(1)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
摘要:本文对清代民族立法发达的原因,发展的进程、主要成就和历史经验,以及研究清代民族立法的法学意义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清代民族立法是中国历代民族立法发展的顶峰,它既有因族制宜的特色,又表现出内地化的趋势。清代民族立法重视继承前代民族立法的成果,善于吸收不同民族法律文化的内容,这为治理多民族的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法制经验。文章指出,研究清代民族立法具有民族法学、地缘法学、宗教法学和深化认识中华法系特点的意义。
-
作者:孟二冬(1)
作者单位:(1)烟台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从作家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的文化趋向两个方面,对中唐韩孟诗派的主导风格及其形成等问题,做了新的阐释。作者认为,韩孟派诗人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1)光大自屈原以来"发愤以抒情"的精神,并以"不平则鸣"的理论与创作,突破"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2)根据诗歌艺术的内在特质,汲取佛教思想与佛教艺术曲合理成分,重心性,造幽微,以期达到"笔补造化"的艺术效果。在对中唐文化进行了较全面的考察后,作者指出:韩孟派的诗歌创新,与当时书画艺术变革同步发展;中唐新起的禅宗和复兴的天台宗,以其重视主观意念作用的"心性"理论,给韩孟派诗人以启发;...
-
作者:罗成琰(1)
作者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现代中国浪漫主义的诗学体系产生的背景、条件、原因、特点以及分化解体的客观过程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现代中国的浪漫诗学,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的浪漫主义美学的影响,一方面又溶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浪漫诗学体系。作者着重从艺术本质观、艺术生成观和艺术功能观等方面对这种特点进行论述,指出其基本特点在于崇尚主观性,强调创造性与主张自律性。它标志着中国的文学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历史变迁。文章还对浪漫的诗学体系的分化解体的必然性进行了探讨。
-
作者:吴振坤(1);苏毅之(2);杨选成(3);蒋一国(4)
作者单位:(1)中央党校;(2)中共广西自治区委党校;(3)中共重庆市委党校;(4)国防大学马列教研室
摘要:本文认为,就全民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固有的规定性说,二者在经济利益关系和运行方式方面,是可以兼容的。不过,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产权制度,创立新的多样化的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重新构造全民所有制企业产权运营机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到位,全民所有制内部的利益差别可以同商品经济的要求相容,按劳分配可以同等价交换相容,计划调节可以同市场调节相容。文章就这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见解,同时批评了否定全民所有制、主张实行国有财产私有化的倾向。
-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