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昭奎(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经济研究室
摘要:本文论述了日本科学技术发展中特别引人注目的高技术的迅速发展与日本国家战略的关系。日本高技术发展的主要特色:一是存在不平衡性,二是其先进的民用高技术日益显示出"军民两用性"。战后日本不断发展的高技术实力一直与其国家战略密切相关。作者认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家战略可以概括为:在实现"经济大国"的基础上,以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作为核心手段,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并追求超越"经济大国"的全面的大国地位(包括"政治大国"、"科技大国"和地区性军事强国等),成为正在孕育中的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它的主要特点是:经济优先、渐...
-
作者:杨承训(1)
作者单位:(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系《黄河流域经济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组研究报告的摘要。报告的作者根据近4年亲自调查来的系统材料,分析论证了开发建设黄河—新海经济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规划了开发建设这一经济带的产业系列和发展模式,还提出了开发建设这一经济带的一整套具体措施和建议。报告认为,如果把这一经济带的开发建设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布局之中,就会形成我国经济开发的"弗"字形网络,这个网络既有利于全国又有利于各区域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开发。
-
作者:刘大椿(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摘要:该书是国家教委首批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它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整体,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改革的实际进行综合研究的一次尝试,是作者长期潜心研究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项新成果。全书紧紧围绕马克思历史哲学的核心即社会形态学说,层层展开,蔚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
作者:熊坤新(1)
作者单位:(1)西藏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
摘要:张岱年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和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他的著述在学界同仁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是张先生近年取得的丰硕成果之一。该著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如作者在"序"中所云:"因古代伦理思想比较艰晦难懂,所以主要谈论关于古代伦理思想的问题。"
-
作者:姜作培(1)
作者单位:(1)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党校
摘要:此著是作者继1987年撰写的《新成本论》之后又推出的一部力作。在此书中,作者用自己精心设计并论证过的范畴,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丰富经验和材料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概括,着力于揭示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通览全书,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观点新、思想深、理论系统严整。
-
作者:卞敏(1)
作者单位:(1)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梁庆寅同志的《辩证逻辑学》是一本有鲜明理论特色的专著。他把辩证逻辑看作是科学与哲学理性的思维方法,说:"辩证逻辑是逻辑科学在非形式化的发展方向上产生的逻辑形态,是逻辑学深入到哲学理性思维领域的产物,因而它具有逻辑属性也具有哲学属性,是一类‘逻辑—哲学’学科"。(见该书第1页)从逻辑发展史看。
-
作者:隗瀛涛(1)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历史系
摘要:该书是国内第一部有关清末社会思潮的研究专著。作者在深入分析清末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及其特点后,系统论述了清末爱国主义、变法维新、革命民主主义、君主立宪、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国粹主义、无政府主义、早期社会主义等思潮形成的原因、内容、特点、历史地位、历史作用以及历史局限,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思潮画卷。
-
作者:方广铝(1)
作者单位:(1)北京图书馆
摘要: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敦煌藏经洞封闭的原因系因避难。本文认为,敦煌遗书是佛教寺院藏书,但洞中所藏并无敦煌存有的完整大藏经及多部金银字大藏经,所收入者乃单卷残部、碎篇废纸,因而"避难说"不能成立。作者提出了敦煌遗书为被废弃的经典的"废弃说"。他从我国敬惜字纸的传统及佛教徒对破旧佛典的敬畏心理解释了无用之佛经何以不随便丢弃,又根据北宋以来敦煌佛经来源充裕、纸张供应改善的状况,推断当时具备了清理残破无用之经典的必要和可能,从而论证了"废弃说"的合理性。作者认为,"废弃说"不仅可以解释敦煌学中的许多疑问,而且具有方法论的...
-
作者:黄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摘要:此书是邬焜、李琦所著《哲学信息论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一书的基本思想在自然领域的推广。中国人民大学黄顺基教授为此书写"序",对该书十分重视和赞许。笔者最感兴趣的是该书所论信息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本是《哲学信息论导论》中的基本思想;虽然邬焜同志于1987年下半年就曾寄赠,由于编务繁忙,只翻阅一下。
-
作者:张来举
摘要:1991年3月29日至4月1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科技社会学研究所、人民大学、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河南师大等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史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余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就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它的范围、对象和学科性质,以及作为一门史学的自然辩证法史与理论建设、社会发展的联系作了认真的反思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