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应瑄(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学院
摘要:中国法律史是我国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的资料十分庞杂,其专业词语数量甚多而又古奥难懂,因此各种有关的工具书就成了治中国法律史者的良师益友。当前,我国出版的收有中国法律史词条的工具书大致有这样几类。一类是综合性的辞书,如《辞源(修订本)》(广东、广西、湖南、河南辞源修订组和商务印书馆编辑部编。
-
作者:李海舰(1)
作者单位:(1)《中国工业经济研究》编辑部
摘要:本文根据实际经验,在分析借鉴有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新视角剖析了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几个关系。文章认为,对外经济关系可归结为国际商品贸易和生产要素输出入两大类,其中商品、资金、技术、劳务、土地的流动形式之间既有替代关系,又有互补关系,还会产生"连锁开放效应"。只有对它们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才能使对外开放的路子越走越宽。
-
作者:颜玉强(1)
作者单位:(1)人民出版社
摘要:国内对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史缺少系统的研究。最近南京大学沈汉和北京师范学院刘新成合著的《英国议会政治史》,填补了国内此项研究的一块空白,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作者:旷三平(1)
作者单位:(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
摘要:《论实践本质》(载《中国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作者王永昌,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关于实践范畴的本质界定,提出了"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的新见解。笔者认为,王文从主客体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回答实践活动的主客体之间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来揭示实践活动的真正本质,这一思路是可取的独到的,由此对实践的本质内容的揭示也是较为深刻的。但是,王文提出一个"双向对象化"概念,以此作为定义实践范畴的关键用语,这从概念的准确性要求来讲是不甚严谨的。
-
作者:李培林(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对中国目前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作者认为,社会转型是一种整体性发展,也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有必要把数量分析引入对结构性变动的考察。作者指出,中国目前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是:结构转换与体制转型同步进行,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启动,城市化过程的双向运动,转型过程中发展的非平衡。作者认为,除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之外,社会结构转型是影响资源配置与经济发展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它既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它使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结构性发展不可逆转。认真研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点和规律...
-
作者:徐显明(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法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划分了生存权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作为思想萌芽的生存权、生存权的自然权形式、社会权形式及其定型化。作者认为,随着生存权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实现方式所发生的变化以及生存权在当代人权体系中核心地位的确立,生存权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的人并由国家全面干预经济而得到保障。当代生存权则正向着环境权、健康权、和平权方向发展。生存权的保障原理在于,以请求权形态表现的生存权最终要求国家在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并使其在法律上和物质条件上向生存权主体提供双重支持。最后,文章探讨了生存权的几个理论问题:在自由...
-
作者:沈宗灵(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律系
摘要:本文从人权的思想基础、人权概念、人权分类、人权的国际保护和人权外交五个方面,对二战后西方人权学说的演变作出了述评,并将其演变概括为以下七点:1.人权的地位大大提高,人权学说迅速发展;2.人权的思想基础除继承和改造传统的自然法学说和功利主义外,又增加了从自然法思想演变而来的抽象的正义论和人本主义;3.人权的内容已从传统的防止和反对国家暴政愈益转向要求国家提供福利;4.人权的重心已从自由权向平等权倾斜;5.面对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人权思想的挑战,西方人权学说内部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发展权、集体人权等问题上的...
-
作者:周宁(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中西戏剧的话语模式进行了比较,认为西方戏剧的话语模式很早就完成了从叙述到对话的转变,以对话为主导性话语,而中国戏曲则始终综合叙述和对话两种因素,以叙述为主导性话语。文章认为,中西戏剧在话语模式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首先,在于中西审美观念中文类意识的不同,西方戏剧文类意识的自觉,使其将对话作为确立戏剧文类的基本标准和规范,而中国戏剧文类意识的含混,则使对话因素难以在叙述因素中突出出来;其次,西方戏剧的对话以冲突性为内在结构,中国戏曲中的对话则流于问答,缺少对立冲突的逻辑结构;第三,中西戏剧话语模式的差异与...
-
作者:暴鸿昌(1)
作者单位:(1)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
摘要:金石学是清代朴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前尚无人系统研究过。本文首先介绍了清代金石学的大致情况,然后重点论述了清金石学的重要史料价值。作者认为,清代金石学在校勘经史典籍方面,意义尤为突出,应引起史学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
作者:张学智(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认为,贺麟的"新心学"是以黑格尔、新黑格尔主义为根干,融合唯心论与实在论、观念论与感觉论、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以心理合一、心物合一、心性合一、体用合一为形态的"理想唯心论"。作者从心即理、心即物、心即性、体用合一等方面分析了贺麟"新心学"的主要内容和其兼综融会中西哲学的思想特征,并且概述了贺麟"新心学"的历史背景以及贺麟后期的思想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