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丛大川(1)
作者单位:(1)大连水产学院
摘要:高清海同志的近著《哲学的憧憬》是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反思进而阐释其现代意义的现代哲学表达。作者说:“这本书没有局限于分析、评介亚氏《形而上学》一书内容、思想的范围,而是通过这本书提出的问题对整个古代哲学乃至整个哲学的发展,重新作了一次属于我自己的思想清算。这样的写法或许会有‘借题发挥’之嫌,但我自己认为我所发挥的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
作者:沈真(1);梁志学(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哲学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摘要:关于马克思对费希特思想的批判继承的研究是一个长期被忽视的课题。鉴于此,本文从评述费希特哲学体系入手,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考察,即:马克思在其哲学思想形成过程中对费希特的有关看法,费希特哲学方法经黑格尔中介而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系统的构建中留下的痕迹,费希特实践哲学中的一些基本观点与马克思的有关思想的对比,认为马史思主义创始人是费希特思想遗产的当然继承者。
-
作者:黄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它曾经生气勃勃,创造了中国古代早熟的农业文明。直至13世纪的宋朝,中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都处于当时世界的前列。到了16、17、18世纪,也就是明朝的后期和清朝的前期,西欧各国相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国社会仍旧停留在资本主义以前的社会结构中,中国落后了。换言之,“黄土”明显地板结了。“黄土”何时出现“板结”?我认为,从逻辑上说,“板结”当早于“中国落后”,大体在宋朝之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开始走下坡路之时可视为黄土出现板结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