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袁影(1);罗明安(1)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外语系
摘要:创立于西方的符号学理论,在本世纪不到一百年的发展史中呈现出了兴旺的景象。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察、分析和解释问题的理论视角,其研究触角已伸及到社会文化领域的种种符号现象,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仅美国印第安那大学出版的符号学系列丛书就多达120本,几乎囊括了世界各国的符号学研究成果。与之相比,中国对于符号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丁尔苏博士经六年潜心研究并于最近出版的《超越本体》是一本从哲学的高度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广度对符号意义进行探究的学术力作,对填补我国符号意义理论研究的空白和同国际符号学研究先进水平接...
-
作者:鲁从明(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
摘要:本文认为,张闻天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的理论,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抓住了破除“左”的错误思想的要害与关键,在历史唯物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开拓了新思路。
-
作者:张晶(1)
作者单位:(1)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刘扬忠的近著《诗与酒》,继鲁迅、王瑶之后,在文化心理的层面上梳理了诗与酒的内在联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该书从历时、共时两个维度,剖析了酒对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的浸染和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中国古典诗歌的某种独特风貌。
-
作者:何增光(1)
作者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兵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汉书·艺文志》里,兵学占据了显著地位;《四库全书总目》中,兵学位于子部之前列。历朝各代饱经战乱纷争,也因此存留下许多兵学精品。由于兵学门派众多,观点各异,著作言论浩如烟海,纷繁驳杂。从中国古代兵学的茫茫书海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对于弘扬中国传统军事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史美珩先生所著的《古典兵略》一书(以下简称史著),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古代兵学思想作了概括和总结,建构了中国古代兵学研究的新框架,把兵学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
-
作者:蔡厚示(1)
作者单位:(1)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摘要:从本世纪30年代初刘毓盘著《词史》和王易著《词曲史》面世以来,我们已有了多种词史或断代词史之类著作;只是还不见一部写南宋词的专史。毋论词学家对南宋词或褒(如朱彝尊)、或贬(如王国维),但都承认它在中国词史上的重要地位。它不仅以存词数量之多远迈前代,而且在风格、题材及审美技艺诸方面都有长足进展。因此全面、准确和深入地总结南宋词的的艺术经验和发展规律,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南宋词史》的著者对自唐至近代的词史作了宏观考察,从而确认南宋词为词史上的巅峰。本书紧紧扣住这一论旨,对南宋词的发展,演变及其高峰形...
-
摘要:主任:胡绳 副主任:汝信 赵振英(常务)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列) 丁伟志 王家福 孔繁 刘坚 汝信 李京文 李学勤 李琮 张卓元 陆学艺 何秉孟
-
作者:冯胜利(1)
作者单位:(1)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语言学
摘要:本文根据当代韵律构词法的理论,提出汉语“韵律词”的概念及其在构词法中的重要地位。首先讨论什么是韵律词以及它们在汉语中的不同的表现形式,然后分析韵律词产生的主要过程及其对复合词的影响和控制,提出汉语的复合词必须首先是一个韵律词,因此汉语复合词的“形式标记”就是该语言韵律系统中的“音步”模式。
-
作者:《农业投入》总课题组
摘要:本文认为,鉴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其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不是靠市场来指导它的农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各国都有一套详细的政策与计划来管理和指导农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以在保护农业生产者和兼顾粮食消费者的利益的同时,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据此,作者以翔实的资料,在深入分析、借鉴国外农业保护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阐述了我国实施农业保护的急迫性、特殊性和理论依据,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
作者:陈跃红
摘要:1995年10月9日,“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图书馆拉开了帷幕。与刚刚轰轰烈烈地结束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相比,这次会议并不起眼。当天的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以及第二天的《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讯,都只是将其作为一则文化新闻进行了简要的报道。然而熟知中国比较文学和文化研究界内情的人们,却能够从会议的规模、层次和与会者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之多等情况,掂量出会议的分量。而会议主题所具有的文化普遍性和迫切性,无疑将会作为1995年国内文化研究的重要事件受到普遍的关注。
-
作者:萧■父(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哲学系
摘要:武汉大学出版社作为“武汉大学学术丛书”之一推出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一书,是杨祖陶教授长期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慎思明辨的心得之作。作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指导,经过对历史材料的精心筛选,系统地展现了从康德到费尔巴哈思维发展的逻辑进程,深刻地论证了德国古典哲学向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书首先作为断代哲学史的专题研究,对德国古典哲学这一特定思潮产生的社会基础、文化背景与思想前提,作了具体论述;尤其是对西方近代哲学及其所提出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