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祚庥(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
摘要:本文根据有关研究成果对我国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进行了再认识。文章指出,我国的资源不仅人均占有量很低,而且其空间和时间的分布极不均衡,以致“物博”的地区人员生存困难,“人多”的地区又缺乏有效生存空间。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多”却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因此,我们的基本国策应当是:节约能源,严格保护现有生存环境,倡导适度消费,控制人口。与此同时。
-
作者:李衡眉(1);赵强(1)
作者单位:(1)烟台师范学院
摘要:区域史研究的开创性著作《山东通史》,安作璋主编。470万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李明功。中国史籍之丰富为世界之冠,曾令西方哲人黑格尔叹为观止。重视修史是中华学人或官方的优良传统。建国以来,山东有识之士多次策划编撰一部以马克思...
-
作者:韩经太(1)
作者单位:(1)北京语言学院汉学系
摘要:定位在自信式接受的历史逻辑上《辽金诗史》,张晶著。37万字。东北师范大学1994年12月出版。责任编辑:雷恩选。《辽金诗史》一书自觉运用文化社会学方法来透视特定文学史现象,获得了相应的成功。作者在《引论》中开宗明义:“我们感觉到辽金诗史的整体性研究也...
-
作者:郑祥福(1)
作者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
摘要:本文认为,西方科学哲学在真理问题上争论不休,其根由在于不能正确地对待理论的个别反例、不确定性与个人意见的介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从实证主义真理观向概率主义真理观的转变,仍未摆脱传统真理观,以致无法根本解决真理问题上的困境;超越传统真理观,其基本方法是对反映各类决定性程度不同的现象的理论或真理加以分类,并以此来解决理论与实践之间关系的对称性;与概率真理论相对立的概率怀疑论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因素。
-
作者:张浩(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探讨真理性认识的新视角《超越错误——医错哲学及其应用研究》,文援朝等著。25.6万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11月出版。责任编辑:梅敦诗。我国哲学界过去对认识论的研究,大多是从正面效应去探讨如何才能达到真理性认识,而极少从由错误产生的负面效应中...
-
作者:张志铭
摘要: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问题研究张志铭自1949年以来,中国的宪法和法律就法律解释的问题先后作出过多次规定。1949年9月通过的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七条中规定,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有权制定并解释国家的法律。1954年宪法第三十一条中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
-
作者:汤惠生(1)
作者单位:(1)青海省文物考古所
摘要:本文对昆仑山神话中昆仑山之所指进行了考察。作者从萨满教曾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流行的唯一原始宗教这一认识出发,通过对昆仑山神话和萨满教宇宙观的比较以及对“昆仑”二字的训诂学考察,认为,“昆仑”乃古代匈奴语“天”之谓,古代信奉萨满教的民族和部落都可以拥有自己的联系天地的宇宙山,考虑到文化传播的特性,这些民族中的一部分都可能将宇宙山称作昆仑山。汉代以前的昆仑山是一个宗教或神话的概念;大约在汉代以后。
-
作者:陈玉光(1)
作者单位:(1)国家统计局研究所
摘要:本文依据大量的统计资料,从收入水平高增长和储蓄主体投资不足两个方面,揭示了我国城乡居民储蓄持续扩张的深层原因,考察了我国储蓄主体与投资主体分离的程度,进而从金融发展史和我国金融业独具的体制性特征两个方面,分析了目前专业银行主导型的储蓄—投资转化机制所面临的机遇和风险。最后,文章基于风险分散化和配套改革的思路。
-
作者:朱学敏(1)
作者单位:(1)中国劳动出版社
摘要:化就业压力为发展动力《中国劳动力市场培育与工资改革》,戴园晨等著。26万字。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出版。责任编辑:朱学敏。就业和通货膨胀是困扰现代经济社会的两大世界性难题,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学界讨论的两大热点。在中国这个集中了地球上20%多生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