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景平(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历史系
摘要:192 7年至 1 93 7年 ,南京国民政府举借大量内债。作为内债史的研究对象 ,不仅包括公开发行的公债库券 ,还应该包括非公开发行的直接借款和以债券抵押借款 ;应当搞清所论及债项的直接举借主体 ,把该时期经国民政府批准或授权的由各直属部门各机构出面举借的各债项都考虑在内。也要从债权方的角度出发 ,研究金融业对待内债问题的态度。此外 ,通过研究起中介作用的团体和机构来考察这一时期内债问题的特殊性 ,同样是拓宽内债问题研究领域的需要。在掌握史料和弄清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内债史的研究领域 ,有助于构建较为完整和科学的内债史...
-
作者:夏德仁(1);张少春(2);张奇(3)
作者单位:(1)辽宁省人民政府;(2)财政部科教文卫司;(3)东北财经大学
摘要:在需求约束下 ,储蓄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投资或消费 ,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自 1 998年以来 ,我国政府先后推出一系列启动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两项是利息税与存款准备金。其目标是试图从公众和银行两个方面构造促使储蓄向投资或消费转化的政策渠道。本文重点分析在预期的影响下利息税与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 ,指出运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注意公众预期的影响。宏观经济政策要对公众预期产生引导作用 ,通过对预期的调节 ,使宏观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应有的效应。
-
作者:汤在新(1)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第一部分是探讨市场经济下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收入的来源问题。文中论述了马克思关于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在物质生产部门中对价值的创造 ,并在以下两个方面扩展了马克思的价值论 :一是非物质生产部门的产品也可以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商品 ;二是在非物质生产部门中的科技劳动和管理劳动同样是创造价值、提供剩余价值的生产性劳动。第二部分是探讨市场经济下科技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取得收入的方式和收入量的确定问题。文章澄清了从价值决定中探寻分配方式的误解 ,论证了在市场经济下 ,科技劳动、管理劳动与一般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
-
作者:沈坤荣(1);耿强(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商学院
摘要:20世纪 80年代以来 ,外国直接投资 (FDI)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 ,对东道国经济发展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FDI的大量流入不仅缓解东道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本短缺 ,加快国民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 ;更为重要的是 ,FDI可以通过技术外溢效应 ,使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不断提高 ,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构建内生增长模型 ,依据中国近年来的具体数据 ,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 。
-
作者:刘元春(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一个充满“次优问题”的世界中 ,宏观效率与微观效率并不一致。以往学界大都从新古典微观分析框架出发对国有企业做出非效率的判断 ,忽视了国有企业制度安排在宏观上的战略意义。然而从宏观上看 ,在实行后赶超战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 ,国有企业可以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制度安排 ,可以成为“技术模仿、技术扩散和技术赶超”的中心 ,可以充当转型期“宏观经济的稳定者”、“社会福利和公共品的提供者 ,因而在宏观上是有效率的。
-
作者:左学金(1);胡苏云(2)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2)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摘要:我国现行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医疗服务的成本 (效率、成本控制 )、质量与公平性等指标都亟待进一步改进。由于医疗保险与服务的特殊性 ,需要通过适当的政府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 ,并确保医疗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但是政府干预也会产生“政府失灵”并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有鉴于此 ,作者在审视医疗保险的有关理论与世界各国实践的基础上 ,就我国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作者认为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关键 ,是通过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来提高医疗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强化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