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戴木才(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
摘要:科学揭示管理和伦理之间的关系及管理伦理的本质 ,对于完善人类的科学管理之道 ,充分发挥“管理也是生产力”的功能 ,具有重要意义。现行的管理伦理研究存在的一个根本缺陷是没有从理论上解决管理与伦理结合的“何以可能”问题。本文认为 ,管理伦理的发生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道德性 ;管理的道德性表现为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 ,管理伦理就是这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管理的外在道德是指管理活动的合伦理性或合理性 ;管理的内在道德是指管理本身的结构和内涵所应有的道德要求 ,是管...
-
作者:王利华(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摘要:本文对三世纪至九世纪华北地区的鹿类种群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此一时期 ,该地区仍分布有数量众多的梅花鹿、麝和獐 ,并尚有少量的麋栖息。与春秋时代以前的情况相比 ,鹿类的种群数量与分布区域明显减缩 ,特别是麋的减少最为显著 ;但与晚近时代相比 ,则仍称可观。鹿类种群数量与分布区域的变化 ,是当地生态环境及其变迁情况的综合反映 ,与人口密度、生产类型和经济活动强度密切相关。中古华北仍广泛分布有较大鹿类种群的事实 。
-
作者:萧琛(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
作者:吴志攀(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
-
作者:鲁品越(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世界产业结构格局及其产生的国际经济关系是世界秩序的深层结构。由其产生的近现代世界秩序经历三个时代。早期殖民主义全球化时代 ,新生工业结构向农业世界扩张 ,推行世界的同质化 (即西方化 ) ;以电力为中心的新产业结构出现之后 ,世界进入各工业大国争夺世界的“全球割据时代” (世界大战与冷战 ) ;而当资本内在扩张力量通过信息技术等冲破冷战格局之后 ,世界进入“新全球化时代”。全球性产业体系的生成过程 ,正冲破各国完整独立的产业体系 ,形成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渗透与竞争 ,给全球带来了总体上和平与发展的希望。但各国间相互依...
-
作者:屈光(1)
作者单位:(1)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
摘要:本文对意象概念的形成过程、意象概念的界定、意象概念的内涵、意象的分类、意与象之间的联系、意象创造过程中的意识状态、意象的真实性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指出意象理论与意识流理论紧密相关 ,说明了意象概念能将众多表现手法统摄起来 ,试图构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理论体系的粗框架 。
-
作者:胡鞍钢(1);周绍杰(1)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
摘要:进入 90年代 ,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信息通讯技术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 ,与此同时出现了全球新的贫富差距 ,即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国际互联网普及的影响 ,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知识发展能力、对外开放程度以及通讯技术引进水平是影响一国国际互联网普及水平的重要因素。面对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 ,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实行新的国家治理 ,从而实现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加速向“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转型 ,不断缩小与“信息富国”的信息差距 。
-
作者:萧瀚(1)
作者单位:(1)天则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是对苏力的《送法下乡》一书的批评性解读。文章认为 ,《送法下乡》将国家权力与福柯权力哲学理论中的权力混为一谈 ,引起我们认识国家权力问题的混乱。文章强调 ,现代西方法治具有普适性 ,它是人类追求一个好社会需要持守的底线规则 ,应当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努力目标 ,而该书片面强调所谓的“不可交流的地方性知识”是有害的。同时 。
-
作者:方文(1);韩水法(2);蔡曙山(3);吴国盛(2);郑杭生(4);吴志攀(5);萧琛(6)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北京大学哲学系;(3)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处;(4)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心;(5)北京大学;(6)北京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
摘要:北京大学方文先生在《社会心理学的演化 :一种学科制度视角》一文 (载《中国社会科学》2 0 0 1年第 6期 )中提出了学科制度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认为 ,这一概念具有对实际存在的科学研究制度进行反思的可能性。为了推进科学研究制度的建设 ,2 0 0 2年 1月 1 2日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在北京召开了“学科制度建设”研讨会 ,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教育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余名学者与会 ,就中国学科制度 ,特别是文科学科制度建设的理念、内容 ,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加强学...
-
作者:吴忠群(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有关统计数据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 ,论述了我国经济增长、消费和投资发展的历史轨迹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我国合理的消费率、投资率、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 ,并对消费率和投资率进行了国际比较。本文认为 ,就我国当前情况看 ,无论是消费增长率还是投资增长率 ,都有一个政策作用空间 ,宏观政策的力度不宜超出这个区间。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