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摘要:本文把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纳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考察其变化的几个临界点。 1978年的城乡收入差距水平 ,打破了传统城乡关系政策赖以存在的制度均衡 ,导致农村经济改革。在改革期间 ,城市居民运用其特有的“投票”和“呼声”机制 ,影响着城乡关系政策 ,阻碍农村劳动力的永久转移 ,继续维系着城市偏向政策。然而 ,农民仍然可以通过“退出”机制即“用脚投票” ,最终推动城市偏向政策的改变。当城乡收入差距回复到改革之初的水平时 ,制度变革的条件将成熟 。
-
作者:徐国栋(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法学院罗马法研究所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共和晚期古希腊哲学对罗马法的影响。作者研究了古希腊与罗马的文化联系 ,考察了对罗马法律文化发生影响的古希腊人和作品 ;确认西塞罗的Topica一书是把古希腊的普通逻辑学转化为罗马的法律逻辑学的关键作品 ,并阐述了古希腊逻辑学对提高罗马法的科学水平的革命性意义 ;分析了古希腊的历史—社会哲学对罗马法内容的影响 ,着重探讨了社会契约论从古希腊到罗马的传播。本文认为现代大陆法系的法律体系不仅包括罗马和日耳曼因素 。
-
作者:张军(1);罗长远(1);冯俊(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经济系
摘要:本文通过国企民营化前后市场结构变化的比较静态均衡分析 ,揭示出国企民营化与行业内国企同私企的边际成本差和私企个数相关的内生性机制。国企同私企的边际成本差达到临界值是国企民营化的必要条件 ,行业内私企发育通过降低临界值加速了国企民营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 ,文章认为东欧转轨之初出现了中国所没有经历的衰退 ,在于忽略了国企民营化的必要条件以及私企的发育程度。而中国各竞争性行业内生机制的不同 。
-
作者:杨国荣(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摘要:作为当然之则 ,方法既以现实之道为根据 ,又规范现实本身。从形而上的维度看 ,思维的秩序、行动的秩序、存在的秩序相即而非相离 ,这种相关性在本体论的层面体现了方法、实践、存在之间的深沉联系。以理解为形式 ,通过世界的敞开与自我的去蔽 ,方法在切入存在的过程中 ,又进一步融入人自身之“在”。存在与方法的如上关系在沟通人的存在与世界之在的同时 ,也具体地展示了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
-
作者:刘继业(1)
作者单位:(1)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
摘要:中国现代新诗史上 ,朗诵诗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新诗大众化诗学将朗诵诗作为新诗发展最重要的方向加以提倡 ,并逐步泛化为一种主要的新诗艺术的衡量标准。一些纯诗诗学的追求者如沈从文、梁宗岱等则对此提出质疑和不同意见。围绕着朗诵诗展开的诗学探求和论争 ,反映了两种诗学的长期对立与竞争、交错与纠缠 。
-
作者:韩昭庆(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摘要:针对毛乌素沙地位处温带荒漠与干草原过渡地段 ,其适于人类生活却又易沙化的脆弱性 ,本区居民成分及人口数量在不同时段内的不稳定性 ,以及沙地变迁深受气候变迁影响的特点 ,提出历史时期沙漠化过程的研究应因时因地进行 ,才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文章以明代河套地区 (相当于今鄂尔多斯市 )以南长城修筑时间及地点作为时空坐标 ,讨论了毛乌素沙地长城沿线部分在明代的变迁 ,并联系战争对长城沿边垦殖活动的影响 ,分析了垦殖活动和沙地变迁关系。结论是 :明代毛乌素沙地南界基本沿长城一线 ;河套地区持续...
-
作者:郦全民(1)
作者单位:(1)东华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