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笃才(1)
作者单位:(1)辽宁大学法学院
摘要:近十年来的古代判例研究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西方概念与中国实际接榫的困难,导致了古今词语对接的错位,表现为将古代的例、条例、案例和判例混同,以及不加分析地将廷行事、决事比、法例和判例完全等同起来。本文采取个案举证的方式,分析了古代判例的构成要素,判例和成文法体系的关系,以及判例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变化。可以说,判例在中国古代始终居于辅助的地位,不能和成文法平分秋色。由于它和成文法制度存在原则冲突,还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不过成文法体系对判例既有拒斥的一面,又有吸纳的一面。吸...
-
作者:叶险明(1)
作者单位:(1)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摘要:"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建构,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
-
作者:彭国翔(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哲学系
摘要:20世纪90年代郭店和上博的出土竹简为重新审视中国思想文化史提供了崭新的文献依据,但迄今为止,利用郭店和上博儒家文献的研究尚多局限于先秦。以往学界流行的看法多认为宋明理学诸多观念是佛教影响的产物,对于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一脉相承多有忽略,甚至认为宋明理学偏离了先秦儒学的精神。对此,文章运用郭店和上博的有关儒家文献,将宋明理学和先秦儒学关联起来考察,具体论证了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在"性"、"情"和"无"这三个重要哲学观念上的连续与一贯,揭示了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之间的内在连贯性,既扩展了郭店和上博儒家文献的应用范...
-
作者:陈飞(1)
作者单位:(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摘要:古代的"文"义是具有实体性的系统,并以实体的形式运动和实现其意义。在文义的总体中,世本、人本和文本为三个最基本的意义构成。世本是关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文义系统,其具体展开、落实、实现为"文化"政治,而以"礼化"政治最具代表性。实体的展开和实现有其一定的顺序和常态,但由于受到不同的因素影响和力的作用,也不乏变数和偶然性。
-
作者:黄宗智(1,2);彭玉生(3,4)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校区历史系;(3)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院社会学系;(4)布鲁克林学院经济系
摘要:观点对立的两派在农村产权问题上固然针锋相对,但却有一个基本共识,即农业的低收入和劳动力过剩问题,必须等待进一步的城镇化才有可能解决。针对这个基本共识,笔者试图对近、中期的广义农业(即农、林、牧、渔业)前景做一个比较系统的探讨。首先,从近年人口与就业趋势出发,估计今后10年到25年的农业就业前景。然后,从近年的食品消费趋势出发,估计消费需求,进而估计相应的可能农业生产。最后,配合就业和人口变迁趋势估计每农业劳动力工作日数,从而估计务农人员的可能收入。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农业今天正处于大规模非农就业、人口自然增长减慢...
-
作者:王晓晔(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知识产权是激励创新的机制,应得到法律保护;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又是重要乃至关键的因素,因此会受到反垄断法的制约。各国反垄断法一般不把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限制竞争看成一个黑白分明的问题,仅当它们成为市场势力的决定性因素,且不合理地严重妨碍市场竞争的时候,才会受到禁止。考察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限制竞争需进行综合分析:界定相关市场、认定当事人关系、确定当事人市场份额、评估限制竞争条款等等。中国的现行法规还不足以解决与知识产权相关的限制竞争问题,不过中国立法进程已经表明,滥用知识产权排除或严重限制竞争的行为不能从反垄...
-
作者:余虹(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摘要:长期以来,审美主义一直是一个核心概念,但对它的界定却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规定性和严格的学理性。其实,在"生存"、"艺术"与"现代"的三维关联中,区分并考察审美主义的类型,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审美主义是有关生存与艺术的形而上构想,是有关现代的诊断与救治的方案。审美主义的表现形态是各种理论论述、艺术实践与生活实践。审美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感性审美主义、游戏审美主义和神性审美主义,各种审美主义的关联是其精神价值的本源,这种关联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已遭到致命的破坏。
-
作者:王震中(1)
作者单位:(1)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通过对甲骨文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的考察,商代四土侯伯领地内与商王畿范围内的邑落均为三级都鄙结构,且前者显然是后者的缩影。它既包含有中央王朝对四土侯伯的影响,也受制于当时的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商王对于远距离的侯伯方国主要是间接性支配,而在王畿范围内则采用直接支配与间接支配相结合的方式。商代的这一统治特点,是由商代国家形态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
作者:朱恒鹏(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通过对中国医疗体制和药价管制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公立医疗机构在药品零售环节上的双向垄断地位是导致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医疗服务价格低估导致的"以药补医"机制赋予了医疗机构抬高药价的合法权力,而收益率管制政策进一步诱导医院进销高价药品。此外,单独定价政策加之宽松的新药审批制度为药厂提高药价、医院购销高价药提供了便利。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于政府管制措施的失当。因此,解决药价虚高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政府管制,放开处方药零售权,改革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报销制度,打破公立医院垄断。所谓的"医药分离"改革和"医院药品收支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