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沈岿(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100871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的关于司法解释的规定,明文确立了"公民动议司法解释立项"和"公开征求意见"的机制,从而在"民主化"的话语描述下,为其履行通过解释发展法律的政治功能增强了民意合法性,也使其能在进行中国式司法解释(尤其是抽象司法解释)过程中广泛吸纳信息或知识。然而,"民主化"动向也造成最高人民法院难以在必要时进行独立、明智判断的困境。最高人民法院进行司法解释,需要在顺应民意和距离民意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为此,不应再采取进一步"民主化"的措施。在有限范围内保留抽象司法解释,努力改革具体司法解释的内容、形式和相关制度,扩...
-
作者:郝时远(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81
摘要:雍正、乾隆年间,台湾原住民先后三次赴大陆贺寿朝觐,其缘由、背景虽然不同,且未成定制,但均属清季台湾"理番"事务中的重要事件。雍正年间台湾原住民"熟番"赴闽贺寿,其事虽未引起朝廷重视,但毕竟是清廷与原住民在皇朝仪轨范畴互动的开端。乾隆年间台湾原住民"生番"两次赴大陆朝觐贺寿,则标志着清廷在台湾"理番"政策的变革,对后世影响显著。
-
作者:王德峰(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摘要:当代史学基础的重建,要求正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革命意义,理解由它所打开的历史存在论视域。从这一视域看历史、史学家以及史学研究,能够看到现今的科学的史学并未真正地进入历史事物的历史性。执著于科学路径的历史研究,在对历史事物的抽象规定中遮蔽了史学的真实根基和目标。唯物史观对历史哲学的扬弃,同时包含了对科学的抽象态度的扬弃,这对于史学研究有重要的祛蔽作用,它提出了新的历史解释原则,也开启了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从感性意识的实践史角度看历史,是唯物史观的真实内涵。
-
作者:黄隽(1);汤珂(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剑桥CB21AG
摘要: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对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1996—2005年银行业市场竞争与效率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经历了自由化和国际化后,中国台湾银行业整体竞争程度较高,但是过度的开放导致竞争与效率逐渐呈负相关走势;由于政府的长期直接干预和自由化中的监管缺失,韩国银行业在东亚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大规模重建后,银行业垄断趋势明显,竞争与效率的关系由负相关转向正相关;中国大陆银行业的市场开放度较低,竞争与效率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竞争有利于提高效率。
-
作者:王绍光(1)
作者单位:(1)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系
摘要:在1990年代短暂地经历了"市场社会"的梦魇之后,中国已出现了蓬勃的反向运动,并正在催生一个"社会市场"。在社会市场里,市场仍然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但政府通过再分配的方式,尽力对与人类生存权相关的领域进行"去商品化",让全体人民分享市场运作的成果,让社会各阶层分担市场运作的成本,从而把市场重新"嵌入"社会伦理关系之中。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社会政策显示,中国政府既有政治意愿也有财政能力来充当社会市场的助产士,虽然无论在意愿还是能力上,两者都有待加强。今天中国社会还存在大量严重的问题,但社会政策的最终出现具有历史转折点的...
-
作者:陆益龙(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户籍制度是中国社会一项基本的制度安排,它把户口作为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的重要凭据,对社会分层和流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后,中国的户口还起不起作用,以及起着怎样的作用?通过对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中国社会分层具有城乡户口差别和城市户口等级差别并存的特点,户口转变和迁移的开放性程度与个人社会流动机会获得有正相关关系。市场转型虽带来了较多流动机会,但户口等级差别以及户口对体制内流动所起的结构性影响依然存在。鉴于户籍制度的强粘附性生成了社会差别,改革这一制度的基本方向是推行户口一元化和迁移...
-
作者:余凌云(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100084
摘要:英国、法国法院发展行政法的实践对中国的行政审判实践具有借鉴价值。在现代社会中法院具有适度的造法功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造法的边际适当,符合本国的社会诉求,就可以被接受。根据对中国有关行政诉讼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以及媒体报道的法院创新实践与案例的归纳、统计与分析,可以认为在中国,法院创制行政法规则的实践发展基本健康,法院已通过具体的实践为自己划定了比较合理的造法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