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剑晖(1);司马晓雯(2)
作者单位:(1)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广州510631;(2)广东商学院人文传播学院副教授,广州510321
摘要:新时期以来的散文研究已走过了30年的历程。由于种种原因,散文研究一直受到轻视和责难。本文从作家作品研究、专题性研究、散文史建设和散文理论建构诸方面,对30年来的散文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评析,并追寻散文研究长期被冷落的原因。文章认为21世纪的散文研究要走向深入和阔大,必须从三方面用力:其一是建立现代意识的散文批评视野;其二是"化西方"与"中国化";其三是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的改变。这三方面不但是认识和解决当代散文问题的重要维度,而且对散文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
作者:方福前(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运用1995—2005年中国除西藏和台湾外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面板数据,建立随机效应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的计量结果发现: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高度相关,且在这11年里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函数相对稳定;医疗、教育和住房体制改革对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一些流行的观点不能得到计量结果的支持。在这个发现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1992—2004年中国的资金流量表(实物交易)数据,解释了1997—1998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需求持续低迷的原因之一:在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政府在总收入和可支...
-
作者:吴小英(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732
摘要:国家、市场与传统文化是构成性别话语的三个基本要素。从改革开放前30年到后30年,中国社会的性别话语发生了明显转型,由国家主导的话语模型转变为市场导向的话语模型。市场化一方面改变了国家话语的叙述方式和内容,另一方面也导致了市场话语和传统话语的结盟。转型后的性别话语本质上是一种素质话语,它不再表现为一种由国家建构的、在实践中打了折扣的意识形态意义上的平等蓝图,而是表现为一种在现代性和个体自由的诉求中利用国家、市场和传统文化的各方力量平衡做出主体选择的精打细算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