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亚军(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南京210093
摘要:"语言转向"意味着"语言"与"世界"的分离,对实用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罗蒂继承了实用主义和"语言转向"的双重遗产,用语言共同体的实践和语言的融贯解释语言的语义内容;于是,"世界"被放弃,关于语言的谈论取代了对经验的谈论。普特南拒绝以语言替换世界的罗蒂主义路线;在麦克道威尔的启发下,他通过对"经验"的改造,重新将"世界"召回,认为关于"世界"的语言谈论,可以也必须受"世界"的制约。布兰顿从罗蒂的立场出发,以一种精致而系统的方式,将罗蒂的融贯论和对社会实践的强调推到极致,同时又和普特南、麦克道威尔一道,不放弃"世界"的制约作...
-
作者:梁晨(1);李中清(2,3);张浩(4);李兰(5);阮丹青(6);康文林(7,3);杨善华(8)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南京210093;(2)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3)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访问讲习教授上海200030;(4)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5)香港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7)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社会学系;(8)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1949年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了一场革命。高等精英教育生源开始多样化,以往为社会上层子女所垄断的状况被打破,工农等社会较低阶层子女逐渐在其中占据相当比重,并成功地将这一比重保持到20世纪末。基础教育的推广、统一高考招生制度的建立以及重点中学的设置等制度安排共同推动了无声革命的出现。这场革命虽然不及社会政治革命那样引人瞩目,却同样意义深远。本研究利用1952—2002年间北京大学和苏州大学学生学籍卡片的翔实材料,力图将这一革命及其成就呈现出来,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
作者:姜安(1)
作者单位:(1)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518060
摘要: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萌芽于20世纪40、50年代"一个中间地带"思想,雏形于60年代的"两个中间地带"思想,正式形成于70年代初期。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与主权诉求为逻辑原点,以矛盾对立统一论为哲学基石,以冷战时代背景为历史平台,以反对霸权主义为主要外交方略,形成了著名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作为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理论的标志性成果,毛泽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具有十分特殊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在国际伦理与正义原则、话语权与国家形象、安全机制与战略伙伴关系、相互依存与文化超越等领域形成的理念和原则,是值得我们倍加珍视的宝贵的...
-
作者:原祖杰(1)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成都610065
摘要:以马萨诸塞为核心的新英格兰殖民地,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前50年,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政教界限不甚分明的单一社会。温斯罗普设计的作为上帝之城的马萨诸塞,被当作一个神学实验,具有较强的等级观和排他性。在这个共同体中享有充分政治权利的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教会成员,即所谓"上帝选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并经历来自内部反对派和新移民中清教激进派的挑战,原来的宗教热情在第二、三代移民身上已经淡化,而清教教义和实践本身所具有的某些特征,也为民主思想和个人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欧洲启蒙思想的传入和各殖民地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基于...
-
作者:张建华(1);程文(1)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博士教授武汉430074
摘要: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地区自身的产业结构专业化或多样化水平的演变具有一般规律性,需要对规律背后深层次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我们引入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对地区产业专业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各省及东、中、西部地区产业专业化的演变均呈现出U型规律;其原因在于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厂商技术进步和制度改善的共同作用;各个影响因素作用中,地区原有产业专业化水平、工资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对外贸易及外商直接投资,依次为造成中国地区产业专业化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因素。以上分析为解决中国各省之间地区产业...
-
作者:王卫国(1)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北京100088
摘要:21世纪的中国民法典,应在继承已有财产法理论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变迁和法律变革的时代潮流,构筑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新的财产法体系。围绕财产与财产法、有形财产与无形财产、实物财产与信用财产、财产与人格等范畴,观察法律现象,探究理论难题,可以尝试在一个以绝对权为中心的理论架构下协调传统物权与各种新型财产权的关系,从而构建新的财产分类和新的财产权理论体系。
-
作者:姚建宗(1,2)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法学院;(2)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授长春130012
摘要:以研究旨趣与思维方式为标准,法学研究可区分为法律理论研究和法律工程研究。法学中的法律理论研究是以揭示法律存在和运行的"规律"为旨趣的思想活动,规律导向、纯化价值立场、逻辑化、观察式的思维是其思维方式的典型特点;而法学中的法律工程研究乃是综合运用有关法律的"规律"及其他思想理论资源,建构理想的法律制度框架及其运作机制的思想活动,问题和需要导向、创造性、参与式、非逻辑化、系统性、效果检验的思维是其思维方式的典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