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联芬(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摘要:借助翻译,"恋爱"一词在20世纪初进入现代汉语,使"男女之情"在方式、体验、意义与评价上,因新的命名而发生改变,并进入公共话语,成为中国新伦理建构的突破口,产生了从晚清到"五四"一系列新道德命题及与之相应的新文学作品。晚清倡导的"自由结婚",确立了婚姻以恋爱为前提、以当事人自决为主导的现代意识,并开创了文明结婚新风尚。民初,"恋爱"一词在本土化过程中一度污名化,导致专写恋爱的言情小说普遍规避此词;但哀情小说对爱情精神品质的普遍推崇,却为五四时期"恋爱神圣"的出场奠定了基础。西方理论影响下建构的五四时期恋爱理论,有"恋爱自...
-
作者:汪和建(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以富士康事件为例,对劳动组织治理问题进行研究,考察尊严与交易转型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劳动组织治理结构转变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尊严认知与获得的差距,会引发组织内员工退出、呼吁和自杀等各种保护性行动;劳动交易持续引致的员工人力资产专用性的增强,会影响组织内尊严需求与供给的差距,从而促进劳动组织治理结构的转变;企业家认知及其在全球生产链中的"结构自主性"策略博弈,对于劳动组织治理结构的"转向—过渡"具有重要意义。
-
-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编辑部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
-
作者:江必新(1);王红霞(1)
作者单位:(1)中南大学法学院
摘要:法治社会是法治中国一体建设的重要构成,它与法治国家、社会管理法治、社会法治国等范畴相关但不相同。建设法治社会是法治建设的夯基固本,是破解法治瓶颈的有效路径,是对人情社会的反思重构和对公共理性的培育与提升,有助于弥合转型中国的社会共识。法治社会具有法治的融贯性和社会的共治性两大特质。法治社会建设需要以公权力为主导,要求透过法治社会化实现社会法治化。当前,中国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需要处理法治失衡、法治失调、法治失信和法治失重等法治深化过程中的一般缺陷和特殊缺陷。以法治社会为重心的一体建设的法治发展观,符合...
-
作者:裴长洪(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以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经营性资产价值量作为衡量主次地位的边界标准,估算第一产业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并在前人估算的基础上,延伸估算第二和第三产业两种所有制的资产规模及其比重变化。结果发现:截至2012年,中国三次产业经营性总资产约为487.53万亿元,其中公有制经济的资产规模是258.39万亿元,占53%;第二、三产业非公有制经济占增加值和就业规模的比重分别为67.59%和75.20%。这表明,公有制资产仍占主体,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占优,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满活力,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改革和坚持"两个...
-
作者:叶险明(1)
作者单位:(1)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金华321004
摘要:基于三重维度的对"西方中心论"的科学批判,以及对世界历史研究和资本主义批判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马克思在彻底摆脱"东方社会停滞"等"西方中心论"词语表述影响的同时,把其对资本主义的一般与特殊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由西欧推及世界,彻底超越了"欧洲独特"说,最终完成了对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意义上的"西方中心论"的科学批判,并据此为处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中的俄国农村公社和整个俄国指出了一条与资本主义息息相关、但又不同于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的可能性发展路径,从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科学的社会形态理论,丰富了政治经...
-
作者:折晓叶(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
摘要:县域政府在分税制改革后呈现出新的运作模式,融资平台和项目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中央政府规制的一种应对策略。通过对县域正在发生的大规模城市化项目经营现象的考察,提出"行政—政治—公司"三位一体统合治理分析框架,用以解释地方政府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借助"项目平台",通过行政审批权获得对土地等核心资源的垄断权力,通过政治动员发挥主导力量,通过公司制承担经济发展主体的角色,县域政府的权力、意志、绩效三者空前地互为推动,产生出新的活力。这种统合治理模式渗入城乡建设的各个层面,使得政府的能量和作用远远超出以往研究对其...
-
作者:陈忠(1)
作者单位:(1)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城市权利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文明样态、生产方式的变迁而转换。城市权利是城市繁荣稳定的重要基础。针对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在不同的价值与方法论语境中对城市权利的认识有所差异,既存在以技术—经济为核心的城市权利观、以社会—政治为核心的城市权利观,也存在以文化—生活为中心的城市权利观、以生态—环境为中心的城市权利观。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城市权利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的一种具体展开与实现。城市权利是空间权利与社会权利的统一、资格权利与行为权利的统一、个体权利与整体权利的统一。在...
-
作者:丁守海(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乡镇层面的城镇化与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不同,它除了从需求角度影响存量劳动力的就业外,还会从多个维度冲击农村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意愿,并改变劳动力蓄水池的容量。基于河南、湖南等五省的调查发现,城镇化普遍提高了各类劳动力的非农供给意愿,但并没有绝对改善非农产业的劳动需求,因而导致了不同的就业后果。依托中心城市辐射效应来推动城镇发展的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非自愿型失业明显减少;在那些脱离周边城市的协同效应而孤立推动城镇化的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滞后,非自愿型失业现象反而加剧。因此,在乡镇层面推动城镇化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