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韩雪晴(1);王义桅(2)
作者单位:(1)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2)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全球公域(globalcommons)指国家主权管辖之外为全人类利益所系的公共空间,如公海、国际空域、外层空间、极地、网络空间等。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全球公域最早出现在经济学研究中。
-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热诚欢迎海内外作者投稿。为保证学术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严谨性,倡导良好的学术风气,敬请作者投稿时注意如下事项:
-
作者:谭培文(1)
作者单位:(1)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教授桂林541004
摘要:自由的张力突显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个性。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由的方法论说明,不研究主体自由意志,就无从研究道德与法等问题。马克思的自由并非新自由主义所说的理性决定论,必然也不是非对象性的存在物。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是目的自由与工具自由、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自发自由与自觉自由、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对立统一。资本主义物的统治导致自由异化。中国道路不是一种缺乏价值观的崛起,中国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由张力与限制相统一思想的成功创新。中国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自由思想的"四个统一",才能更充分地激发社会发展的活力
-
作者:刘晓力(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摘要:在认知科学的发展历程中,哲学始终对其研究纲领的建立和修正起着不可或缺的奠基、审查和批判作用,推进了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发展。同时,认知科学的经验研究不断引起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哲学广泛而深刻的争论,不仅催生了物理主义和新二元论的多种哲学形态,自然主义哲学、自然化现象学、神经伦理学、实验哲学等方向也应运而生,对传统哲学研究的基本概念框架、研究的问题域和研究方法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哲学在解决"意识难题"和"解释鸿沟"问题上的各类复杂的冲突形态,彰显了认知科学对哲学构成的重大挑战。
-
作者:吴晓刚(1);张卓妮(2)
作者单位:(1)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2)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摘要:基于中国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大样本数据,比较同工不同酬问题和职业隔离等制度性障碍在导致农民工与城镇工人间的收入不平等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人们通常观察到的农民工收入低于城镇当地工人的现象主要可归因于以户口为基础的职业隔离,而非同工不同酬的劳动力市场中的直接歧视。城乡地区间不平衡的机会结构,尤其是教育机会的巨大不平等,是导致农民工与本地城镇工人职业隔离的重要原因。利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把农民工与具有相似背景的城镇工人进行比较,发现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类型内的农民工收入比城镇工人低;在国有/集体企业和私有部...
-
作者:金太军(1,2);姚虎(1)
作者单位:(1)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苏州大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江苏协同创新中心
摘要:在"流动的现代性"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发展面临全球化的外力推动及社会内在转型的双向互动。在这一双重时空坐标中,对国家认同的考察不能醉心于国家认同的变迁与再建构的宏观研究层面,停留在公民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等领域中具体形态的微观研究层面,而要加强沟通宏观与微观的中观层次学术考察。在梳理国家认同的概念基础上,"怎样获得国家认同"的问题自然被置换为"国家认同何以可能"的问题。消解个人层面的本体性焦虑,使其回归本体性安全及实现国家层面的国家向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彰显国家认同的功能性力量。无论是基于理论逻辑阐述还...
-
作者:姚建宗(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教授长春130012
摘要:法律实践即以实现公平正义为目的而建立和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规范性活动,在内容上可分为法律的思想实践、法律的规范实践和法律的应用实践三种类型。作为法律实践的重要支撑因素之一,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并通过法律实践理性、法律实践智慧和法律实践观念的中介、载体和桥梁作用应用于法律实践之中,而人类理想法律生活的观念构思乃是法律实践思维和法律实践思维方式的内在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