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彭希哲(1);胡湛(2)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上海200433;(2)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上海200433
摘要:当代中国家庭经历着人口与家庭的双重变迁,且内嵌于社会转型之中。对1982—2010年历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显示:家庭规模小型化与结构简化、家庭人口老龄化及相应的居住模式变化、非传统类型家庭大量涌现等是我国当代家庭户变动的主要趋势。当代家庭具有"形式核心化"与"功能网络化"特点,核心家庭大多有其"形"而欠其"实",因而不能将中国家庭变迁模武简单归结为"核心化"。现有家庭政策呈现"去家庭化"与"再家庭化"相博弈的特征,迫切需要在尊重传统及把握趋势的基础上,重构我国现有家庭政策体系,支持和引导现代家庭发展。
-
作者:赵万一(1);赵吟(1)
作者单位:(1)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教授重庆401120
摘要:中国新一轮公司法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实现从管制型公司法向自治型公司法的战略转型,其立法要旨是充分尊重公司的意思自治和行为自由。确立此项目标的可能性在于制度逻辑考量下的内生性要求,必要性则在于国际竞争视域下的现实性需要。其目的是充分尊重和保护公司自我意志的自由表达,意在指导市场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尽力去追求其自身的正当利益。在此基础上围绕公司的组织形式、设立条件、治理结构、营业自由、管控体制、淘汰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构建。自治型公司法应树立以效益为基点的均衡发展理念,在全覆盖式的法律框架结构下,借...
-
作者:费多益(1)
作者单位:(1)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102249
摘要:现代神经科学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我们意识到行动之前,大脑已经做出行动的决定。这无疑向常识和传统的哲学提出挑战:所谓的自由只是一种幻觉。面对由此引发的激烈争议,我们需要对相关概念的误读进行剖析,并澄清自由意志的内涵及其本质性规定。事实上,由于未对个体层面的经验与亚个体层面的神经活动做出根本区分,一些认知神经科学家在概念层次间做了不恰当的跨越。而实验中违反日常直觉的现象所蕴含意识经验的重要特质"事后阐释"与"建构整合",近年来被发现并越来越得到关注。意识的这种改写无意识心灵预置行为的能力,是意志自由的心灵根基。...
-
作者:钞晓鸿(1)
作者单位:(1)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厦门361005
摘要:综合分析清代泾渭清浊的年内差异,可以发现泾清渭浊、泾浊渭清均较常见,泾渭二水在交汇处孰清孰浊并非恒定不变,亦非总是泾渭分明。然而,乾隆皇帝将《诗经》中"泾以渭浊"认定为泾清渭浊,奉命实地考察的官员亦得出相同结论,这一认知、调查以及御制诗文遂被镌诸碑石,拓片则钦赐王公大吏,以期达到吏治规训等目的,并对后人解读该诗句及辨识泾渭清浊产生了直接影响。以此为个案,尝试既考察不同群体的环境观念,又重视不同认知的整合统一,将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有利于推动环境史研究。
-
作者:卢锋(1);刘晓光(2);姜志霄(3);张杰平(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100871;(2)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讲师北京100872;(3)中国人民银行,北京100800
摘要:近年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然而登记和调查失业率均未出现显著上升,这个组合现象再次凸显奥肯定律在中国"水土不服"。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市场转型关系的经验观察,提出适用于分析中国转型情况的广义奥肯定律。广义奥肯定律的具体适用形态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仅包含失业率变量的标准奥肯模型,适用于已完成劳动力转移的发达国家。适用于更多转型经济体的广义奥肯定律,还应加入农业劳动力转移变量。利用中国和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相对其长期趋势的短期变动与宏观经济周期涨落有显著联系。这一发现拓...
-
作者:张车伟(1);赵文(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28
摘要:中国劳动报酬份额问题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没有区分雇员经济部门和自雇经济部门。在区分二者的基础上,分别估算两部门产出和要素的规模,测算劳动报酬份额,结果发现,1978年以来雇员经济部门劳动报酬份额变化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放松要素替代弹性为1的假定条件下,使用生产函数从理论上估算雇员经济部门劳动报酬份额及其变化,显示与实际核算一致的结果。这表明,劳动报酬份额下降有其内在逻辑性,需要从发展方式变化方面寻找原因。进一步估算资本和劳动要素替代弹性,得到小于1的结果,这意味着还需从要素价格偏离其边际产出的角度寻找劳动报...
-
作者:张红(1)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国家政策对我国民事司法影响颇深。《民法通则》第6条规定的国家政策作为民法法源,其介入民事司法的路径并不合理。法官在利用国家政策进行判决时,会出现缺少配套规范、依据混乱、说理困难等问题。其原因在于对国家政策的范围及其与法律的区别界定不明。依民事裁判规则,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律解释、司法解释、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为裁判规范,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为说理规范。然而,以上文件均为国家政策的表现形式。国家政策作为民法法源,其介入民事司法需遵循不同载体各自的裁判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可发挥其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