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飞跃(1)
作者单位:(1)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艺术学系,助理研究员北京100029
摘要:作为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格律形式,平仄律的形成经过了语句内的音声对立、二四异声、四声二元化,以及篇句间的声对、粘缀与定体等历史过程。前者以一平对三仄的确立为标志,后者以律绝排体式的定型为标志。平仄规范的形成,体现为诗人群体的创新与共识、多种律诗体式的成熟与定型以及诗律概念的明晰与理论自觉。"开元十五年后",以杜甫诗歌为标志,律体定型;"律诗""诗律""平侧"等概念亦相继出现。随着不同时代语言形态与声律观念的变化,律体定型后出现了拗体,词曲兴起后出现了平仄通叶,新诗创立后基本废弃了平仄律。我们应从平仄律的历史性和...
-
作者:杜恂诚(1)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摘要:1928—1937年中国企业创办有所发展。在经历经济危机的过程中,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反映出产业转型的若干前期特征,即传统产业调整、新兴产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相关的产业萌发成型。从政府投资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全面抗战前中国经济新设企业投资模式已发生变化,即由市场主导逐渐转变为由政府主导。此外,政府在基础性设施方面的投资也逐渐强化。这种以政府投资和政府行政控制为主导的经济统制模式,从短期来看,有助于当时处于困境中的中国经济摆脱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获得回升的动力。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政府主导模式会造成"金融抑制"的后...
-
作者:赵世举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更加彰显,“国家语言能力”这一概念随之而生。国家语言能力不仅是软实力,而且也正在成为硬实力。所谓软实力,是指它主要体现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具有强大的内在凝聚力、号召力和对外的隐性渗透力及同化力;所谓硬实力,是指其功能张力不断释放,日益成为助推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要素。在当今世界上国家之间全面博弈的时代,它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并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实施全面的国家语言战略,着力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正是对这种...
-
作者:俞士汶;朱学锋;耿立波
摘要:语言能力(包括口语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是人的首要能力,是其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用和展现综合能力的最重要手段。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语言及其表达的各种知识。正常人很自然地便掌握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母语(口语),但读、写能力以及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却需要专门学习。
-
作者:张海波(1,2);童星(1,2)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南京210093
摘要:在系统思维的意义上,中国应急管理实践存在着社会变迁、治理转型、政府架构、政策体系、运行机制五个维度的内在结构。以2003年"非典"疫情至2013年"芦山地震"十年间的重大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案例研究,讨论中国应急管理在这五个尺度上的结构变化。总体来看,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固化与结构演进并存,目前以结构固化为主,但也存在推动结构演进的动力。通过归纳逻辑和类比方式,可以对中国应急管理的结构固化进行理论概化,提出"彗星"结构与"彗尾"效应,形成关于中国应急管理结构变化的理论命题。中国应急管理脱离结构单独推进是陷入目前发展困...
-
作者:徐晓旭(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100872
摘要:学者们曾采用文化融合、隔离、涵化、悖论、迁移等多种模式和理论来解释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与非希腊文化的关系。一种新的"文化选择"模式,似乎有必要被提出,用来观察希腊化世界身份认同尤其是族群认同建构与文化互动的关系。该模式认为,文化如同一个数据库,主体在建构认同时,可以根据自己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需求来调用某些文化资源——无论自身的,还是外来的——并根据自己的动机、意愿和诉求进行加工。"小历史"的方法更适用于展现文化选择和认同建构的复杂性。对发生在希腊化时代埃及和巴勒斯坦的几段希腊人和非希腊人族群认同的"小历史"...
-
作者:张先亮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的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其性质、特点及与之相关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新型城镇化”与“语言能力”的关系似乎例外,至今尚未见到有关的论述。其实,“新型城镇化”与“语言能力”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市民语言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新型城镇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