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福华(1)
作者单位:(1)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摘要:司法成本既体现着正义分配的一般性原则,也展示着国家、当事人和市场间的合作与博弈。在整体上对民事司法成本解构,而非将其限缩为诉讼费用进行局部的观察分析,能够为审判成本和诉讼成本的分担找到正当化根据,并厘清公共成本与私人成本的界限。以此为基础的司法成本第一层次分担规则,致力于在国家司法公共资源投入和当事人诉讼负担之间建立平衡关系。以诉讼成本在当事人之间的分配为核心的第二层次成本分担规则,则既要为诉讼费用的分担设定公平正义目标,也要兼顾成本机制对诉讼制度的调节功能,在整体上促进司法制度的完善。司法成本第三层...
-
作者:郭贵春(1)
作者单位:(1)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摘要:科学研究建构出意义世界,科学哲学对该意义世界的生成与建构进行再反思。科学哲学研究的本质功能之一,就是在科学解释或说明的过程中实现对科学理论意义的建构。失去了这一点,科学哲学就丧失了它存在的合理性。如何实现科学理论意义建构的途径或方式,则是当代科学哲学研究所面对的重要难题。语境基底上的意义建构思想将是比较有前途的科学哲学研究的方法论之一。立足于语境实在论的立场去审视科学研究中意义建构的走向,把握意义建构的内在结构,理解意义建构的语境化特征,探索意义建构的计算化趋势,才有可能发挥语境结构的整体化功能,把形...
-
作者:孙克强(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文学院
摘要:宋代是诗学的高峰期,词学的发展也相当迅猛,形成了词学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就宋代诗学与词学的整体关系来看,主要是诗学对词学影响日益深化的过程。随着词体的演进以及"以诗为词"实践的深入和扩大,词学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受诗学思想的影响,逐渐改变着自己的词学观念。就诗学影响词学的过程来看,经历了以诗教思想批判词体、以诗学理念解释词体,进而形成了融入诗学思想而又注意到词体特征的新词体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词学家对词体的认识逐渐更新且深化,至南宋中后期新的词体观念基本成熟,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作者:何大安(1)
作者单位:(1)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和理解 西方主流微观经济学关于理性行为研究的拓宽和加深,是在其理性选择理论分析框架的不断完善中展开的。这里所说的分析框架包括假设前提、分析范式和分析方法。不同经济理论对选择动机、偏好、认知和效用等的不同解读,通常与其特定的分析框架相对应。无论是以完全信息和完全理性,
-
作者:孙利天;韩庆祥;乔瑞金
摘要:随着中国的崛起,学术界对于现代性问题的阐释已经不可避免地与中国道路结合了起来,这是时代的进步也是哲学的进步。对于处在发展中的中国来说,现代性的建构必须克服一种文化的障碍,确立起重新发现中国的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这就意味着,在当今多元化世界,我们必须在超越决定论和依附性的前提下,确立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自主性及其主体性的实现方式,并寻找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和发展空间。这正是我们讨论现代性的中国内涵或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动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介入性和在场性正在于为中国现代性概念的生成和体系建构提供思...
-
作者:乔瑞金
摘要:著名系统哲学家贝特兰菲指出,如果你想了解当前学术研究的一般趋向、人们关心的主要问题以及所持的基本观点,最好的办法就是看看目前学术界最流行哪些词汇。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和社交媒体使用频度最高的一类词汇是现代性及其衍生词,这是一场持久的现代思想操练,对它的研究、分析、批判与战略建构成为时代的聚焦点。这一状况的出现,源于后现代主义的颠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人类生存与未来的追求。
-
作者:王立新(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历史系
摘要:对荣誉和声望的追求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之一和国际权力斗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世纪后半期,作为对"荣誉"的替代,"信誉"成为国家重要的无形资产和冷战斗争的武器。自杜鲁门主义把美国的国际角色确定为"自由世界"领袖从而承担起保卫盟友安全的责任之后,如何履行这一责任和兑现承诺以维护美国的国家信誉就成为美国历届政府忧心和焦虑之事。这一焦虑与对苏联扩张和共产主义传播的恐惧相互加强,促使美国决心对任何地方出现的所谓共产主义"扩张"进行遏制,并实施了对朝鲜和越南的大规模军事干预。其结果是美国的"过度扩张"和全球战略地位的下...
-
作者:王敬尧(1);魏来(1)
作者单位:(1)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摘要:当代中国农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和家庭承包经营等发展阶段,其存续和变迁可以用"黏性生成—黏性稀释"分析框架进行阐释:制度环境与路径依赖是制度黏性的生成诱因,对农地制度的存续发挥了重要作用;非正式制度的渗入是稀释制度黏性的关键变量,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之间的互动贯穿整个制度变迁过程,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对正式制度的加强、消解或建构具有重要影响。
-
作者:杨立新(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摘要:网络交易平台交易法律关系是"互联网+交易"的民法表现形式,是由一个复杂的法律关系群构成的法律关系集合体,其中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基本法律关系,即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与销售者、服务者和消费者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之间的两个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合同关系,销售者、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或服务合同关系;五种主要内容,即提供交易空间、发布交易信息、价金托管支付、商品配送交付及交易信用评价;三种辅助性法律关系,即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与第三方支付机构、第三方征信机构以及销售者与物流企业之间为实现网络交易基本法律关系主要内容而建...
-
作者:王向远(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翻译研究界对中国传统译论中"翻"、"译"及"翻译"概念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翻译思想缺乏阐释。运用词义考论、概念考古的方法加以考察辨析,可以发现在中国传统译论中"译"与"翻"是两种不同的运作方式。"译"是一种平面移动的、平行的互传活动,又称作"传"或"传译",而"翻"则是一种空间立体的"翻转"式的语言交流与置换活动,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翻"与"译"既涉及文体风格上的"文"与"质",也涉及翻译活动中的翻译度问题,有些东西是"不可翻"的,于是有了"不翻"、"不可翻"的主张,而"不可翻"并非"不可译"。中国传统"翻"、"译"思想对于解决持续已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