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翟国强(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摘要:现行宪法实施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经济权利在宪法上逐渐获得确认和保障。通过宪法的进一步实施,经济权利的保障模式和制度体系也趋于完善。从宪法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中国经济权利保障的历史课题和价值取向和域外法治国家有所不同,构建中国经济权利法治保障模式选择也有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因此应立足中国的法治国情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制度模式。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经济权利保障模式的价值立场选择应当放在世界宪法发展的大历史、大格局中来认识把握。从比较宪法史的角度看,需要在近代宪法和现代宪法之间寻求其价值...
-
作者:任晓明(1);李熙(2)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哲学系,天津300071;(2)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长沙410083
摘要:自我升级智能体的建立使人们对自我意识的研究有了一个程序化的标准,借助这种形式化的方法有可能弥合学界关于机器意识的分歧,破解机器意识研究面临的困局。但它也有逻辑上的局限。生成主义为自我升级智能体的提出奠定了认知基础。自我升级智能体的成功为生成主义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例证。尽管自我升级智能体向机器真正具有自我意识前进了一大步,但是人们只能说它具有了“功能意识”。造成机器意识困局的症结源自分析哲学传统与现象学传统的分歧和偏颇。解决的出路在于:从对立到相容,从互斥到互补,进而达到融通的新境界。
-
作者:贾海生(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
摘要:册命与赐服相将是西周时期践行过的礼制。传世文献与铜器铭文所载命服,名异实同。服有等差,系于爵位,芾色多变,关乎命数。王朝为保证命与服相携相宜,须设置专司衣裳芾舄之政的职官。《周礼》中涉及赐服制度之职官、职掌的记载,或失于关照而使一政隶于不同职官,或失于察变而使晚置职官间侧于初创职官系统中,或失于审核而乱宫内侍御官与朝廷治政官的界限,或失于概括而使一官之职不够具体。此类现象,皆是《周礼》将历史上创建、沿袭、增设、合并、改造、废弃的职官同时呈现的结果。
-
作者:杨姿(1)
作者单位:(1)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现代中国作家对器物的收藏是一种自觉的文化行为,其中包含着个体对万物齐一观念的沿袭与转化,以及作家群体对域外文明输入的辩证思考。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精神和唯物思潮影响下,现代作家通过翻新历史旧物重建识物谱系,借镜舶来异物重构文化格局,赋值现实之物确立新的收藏逻辑,逐步实现中国传统识物意识的现代转变。现代作家对物性与藏性的认识、表述与传播,为中国现代文学与现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现代作家以物为师的意义解读,能够打破以人为轴心的文学局限,发掘器物承载的道法规律,深化文学史和文化史中的物性论。
-
作者:刘庆柱(1,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2)郑州大学,郑州450001
摘要: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独具特色,其突出特点是“五千年”而“不断裂”。五千多年前中华大地上已有不同地区形成各自的早期神权、王权模式为主的不同“文明”,但是它们之中在此后代代相传的“文明”则是始于中原龙山文化及其后继者的夏商周、秦汉至元明清王朝的“王权”与“皇权”模式国家。这从中华的“国家”、“国民”与“国土”的五千年来基本一脉相承可以说明;从作为“国家文化”(或“大传统”)的都城、帝王陵墓、礼制建筑与礼器、文字的“五千年”沿袭发展可以佐证;从都城的“求中”、“一门三道”、“大朝正殿居中”与“左祖右社”...
-
作者:谢富胜(1,2);吴越(1);王生升(3)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北京100872;(3)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作为适应数字技术体系的资本积累和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新组织形式,平台经济依靠高效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系统、发达的算力以及功能强大的数据处理算法所支持的数字平台,跨时空跨国界跨部门地集成社会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活动,大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在平台经济中,数字平台的技术特性及资本对平台的垄断,塑造了动态不完全竞争格局,基于数字平台的劳动组织新形式导致不稳定的就业和工资,使资本积累的逻辑渗入劳动力再生产过程。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平台经济仍然无法克服资本积累规律揭示的内在矛盾。
-
-
作者:范涌峰(1,2);宋乃庆(3,4)
作者单位:(1)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西南大学分中心;(2)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3)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4)西南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重庆400715
摘要:在教育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挖掘大数据对于教育实践、决策、评估与研究的价值及规避大数据风险,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教育测评模型通过对教育现象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定量刻画和价值判断,使人们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关键有效的信息,将“大数据”变成“小数据”。它是大数据时代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工具,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的有力支撑,也是教育研究科学化的重要突破口。教育测评模型的构建范式是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一整套规范,是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方法论依据,其主要内容是:确定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价值取向,明确教育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