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国荣(1,2)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241;(2)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正义的原初内涵,体现于得其应得,后者又与权利无法相分。从本源层面看,权利的获得具有偶然性:无论是天赋的智力和体力,还是社会背景,最初对个体而言都非必然,以此为"应得"的依据,无法避免社会的不平等。罗尔斯提出作为公平的正义,但又以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预设为其前提,这种预设基于逻辑的假设,呈现某种抽象的形态。罗尔斯对正义的理解仍没有离开权利的视域。更为现实的取向,是在"得其应得"之外,引入"得其需得"的观念。以"得其需得"为原则,获取社会资源的依据便不再仅仅是个体拥有的权利,而是需要本身。如果说罗尔斯主要以"平等高于应得...
-
作者:王路(1)
作者单位:(1)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郑州450000
摘要:形而上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是哲学史主线上的东西。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形成区别:一种加字哲学是与加字所表达的东西相关的认识。这里区别的实质是,形而上学的研究是先验的,加字哲学的研究是经验的。形而上学的探讨始终围绕着句子,因为认识是由语言表达的,而句子是表达认识的基本单位。与句子相关有三个方面:语言层面的基本句式是"S是P",涵义层面是语言所表达的东西,语义层面的核心概念则是"真"。形而上学的研究始终围绕着"是"与"真"进行,涉及这三个层面,尤其是第三个层面,它揭示的是句子的真之条件,并帮助说明前两个层面。应该认识形...
-
作者:孙晋(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法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数字平台的动态竞争、跨界经营、网络效应、寡头竞争等特征,使得垄断问题严重且复杂,破坏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抑制创新活力,阻碍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反垄断监管。传统监管"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治乱循环是我国市场监管的痼疾,平台反垄断监管需要避免这一监管悖论。数字平台的双边性市场、动态性竞争和颠覆性创新也需要适配的反垄断监管理论创新——秉持谦抑性理念确立积极的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当下语境的强化监管,并非片面强调从严监管加重责罚,重点在于监管转型,实质在于监管创新,旨在通过监管转型和创新切实改进监管。良法乃善治前提,需...
-
作者:赵骏(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杭州310008
摘要: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是内在于国际秩序演进史的历史性议题,也是全球治理时代亟待回应的现实性命题。在全球治理视野下,国际法守正与创新呈现出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国际法创新的起点是守正,即遵从国际法的现代性、崇尚国际法的价值性、遵循国际法的规律性。现阶段国际社会的动态发展促生新的规范需求,从而为国际法的创造性发展创造空间。推动国际法创新符合国际法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可行路径。国际法创新的思维模式应处理好时空联结、新旧传承和内外互动,国际法创新的路径应注重领域与层次的识别、规范模式的选择以...
-
作者:张伯伟(1)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93
摘要:"意法论"是中国文学批评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批评方法,虽然这一概念出现在明代,至清初由创作论转移到批评论,但它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儒家和佛教经典解读的基础,以及文学批评史上对"法则"探讨的长期积累。作品中的"意"是由所指代表的内容,而"法"是由能指代表的形式。其宗旨是,就创作而言,作者要透过"法"以完美地呈现"意";就批评而言,读者要从"能指"去把握"所指"。但批评传统中的"意法论"尚处于"未完成"阶段,只是建立了基本原则,其内涵和意义需要我们在理论上继续阐发并在实践中继续完善。通过"文本化""技法化"和"人文化"的分解,期待将"意...
-
作者:周尚君(1)
作者单位:(1)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重庆401120
摘要:凝聚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目前,对地方政府行为动因的既有解释,以"利益—权力"的技术分析代替了对制度的价值研究,无法有效说明地方政府的超经济行为逻辑,难以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家治理绩效背后的深层机理和治理体系中的制度伦理。在组织结构上,党政结构中的地方政府、国家行政内的地方行政、中心工作下的价值评价导向,为地方政府的价值治理提供了坚强的组织制度依托。引入历史维度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的价值治理任务经历了从"团结目标"到"利益目标",并迈向"综合目标"的渐变过程...
-
作者:吴宏政(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包括三种范式,即休谟和卢梭为代表的"契约论范式"、康德为代表的"目的论范式"和黑格尔为代表的"神正论范式"。基于唯物史观的发现,马克思完成了对近代西方世界历史理论的范式革命,开创了世界历史理论的"唯物史观范式"。由此,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叙事主题也发生了根本变革,即人类自身向着自己命运主宰者的回归。进入21世纪,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判断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叙事主题。这一叙事主题为重新确立人类对世界历史反思的自我意识,坚持在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实现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