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永东(1)
作者单位:(1)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解放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意蕴深厚的“解放”书写,但此前相关研究缺乏整体视野,未能充分揭示其独特意义。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解放”书写可从解放主体、解放路径与解放范围程度三方面作综合分析:解放主体的差异产生了自我解放与被解放的分合,解放路径的不同表现为说理式解放与斗争式解放的交缠,解放范围程度的区别衍生出局部彻底解放与全面渐进解放的替嬗。解放观念受到中国共产党的有力形塑,因此,普通作家与受中国共产党解放观念影响的作家在书写“解放”时呈现出不同特征:普通作家的解放观念表达,多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
-
作者:张宇燕(1,2);冯维江(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100732
摘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艰巨任务,亟须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的新时代国家安全学理论提供分析框架和学术洞见。从厘定安全水平、安全能力和安全威胁关系的基本框架出发,可以得出七个理论命题,即绝对安全无法实现;为趋近绝对安全而不断增加安全投入,最终将陷入安全困境;封闭条件下,国家实现相对安全的努力应当止于均衡安全;开放条件下,霸权国可能生产出超过均衡安全的安全能力,并倾向于选择这样一些国家作为“保护”或掠夺对象:发展成果产出效率相对较高、安全能力产出效率相对较低;遵循不同技术路线分类处理...
-
作者:洪汉鼎(1)
作者单位:(1)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济南250100
摘要:阐释(Auslegung)是当代哲学诠释学(Hermeneutik)最核心的概念,其本质为文本与阐释者之间发生的共时性而非同时性的意义生发和效果历史事件。阐释作为事件,就是传统与现代、陌生与熟悉、国外与本土之间沟通的桥梁,又是传承与创新同一的事件。阐释可分"长程"和"短程",短程指存在论,长程则指方法论。阐释作为此在的存在方式,系短程,而长程则是指阐释的具体实践问题,其中包括阐释与意义、阐释与真理以及阐释与对话及其限度诸问题。这些问题究竟如何理解,譬如阐释的意义是作者的意图、读者的赋予,还是文本本身的意义?阐释的真是一种无限接近而...
-
作者:张国龙(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在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儿童文学一直不受重视,少年儿童形象更难进入研究者视野。这与儿童文学的创作实际和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形象极不相称。其实,中国儿童文学和少年儿童形象塑造非常重要,概因儿童文学别具特色、人物形象自成谱系,更表现为今日之少年儿童即为国家民族未来之栋梁与希望。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感召下的红色少年儿童形象塑造已成一种历史传承,有着独特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规律,也以其独特的深刻内涵和品质境界感染读者,并成为红色革命文化的一部分和宝贵精神遗产。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书写与少年儿童形象塑造应在继承传统成功经...
-
作者:夏春涛(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百余年来,关于太平天国的评价屡有变化。特别是近30年来,与过去溢美之词相反,出现把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妖魔化”、一味美化曾国藩和湘军的偏向,形成一种社会思潮。有论者甚至否定金田起义的正义性,从源头上否定太平天国。这是由多种因素叠加形成的,包括党情、国情的变化,中国近代史研究范式的变化,历史理论研究的弱化;尤其是太平天国研究由盛转衰,使学界无法及时、积极地作出回应。因此,学界要避免太平天国研究从显学沦为绝学;要以科学态度研究和看待太平天国,摆脱神化或“妖魔化”的简单化模式。
-
作者:陆益龙(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摘要:回看中国农村发展百年历程,旨在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农村发展的关系,认识党对农村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贡献。从制度创新与变革的视角来回眸,可充分展现党领导的制度创新与变革对推动农村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意义。为解决旧中国的农村问题,党领导农民选择革命的正确道路,废除旧制度,根本扭转了农村发展的命运。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推进工业化,超常探索制度变革,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初步建立起民族工业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农村实现了飞跃性发展。21世纪特别是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