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丁耘(1)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作为中国思想最重要的传统之一,气论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现代表达。其重要原由在于现代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心物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迫切性与阳明学密切相关。晚明气论通过扬弃阳明学,回应了唯心论,解决了心物问题。刘宗周和王夫之借鉴唯识学克服阳明心学的思路,从唯心论翻转出气论的道路。气论的特性在这一翻转中得到了清楚的显示:从工夫论进入心性论,用唯识学重述心性论,用唯气论转化唯识学。其中需要着重论证的是王夫之将阿赖耶识转为“太虚即气”。作为对照,现代中国哲学中梁漱溟、熊十力的学说,以及他们为何虽也提出各自的新唯识论却未...
-
作者:杨国荣(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中国哲学的历史演化,首先表现为哲学思想和哲学理论的变迁。在历史回溯的过程中,既需要把握中国哲学所形成的名言、问题、学说内含的普遍哲学意义,也应注意中国哲学的特殊品格。作为历史中的实际存在,中国哲学的形态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从逻辑上看,它们又具体展开为多样的哲学系统,可以作观念层面的归类。以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为视域,对以往的中国哲学需要作历史的考察或历史梳理,又不应离开逻辑的分析。对中国哲学史的回溯,无法回避近代以来中西哲学互动的思想背景。在以西方哲学为参照反观中国哲学的同时,需要进一步通过两者的比较,把握各自...
-
作者:王善军(1)
作者单位:(1)西北大学宋辽金史研究院暨历史学院,西安710127
摘要:金朝建国以前,随着女真社会血缘与地缘的相互结合,逐渐形成了以按出虎水完颜部为核心的世婚集团。世为婚姻的诸部长之家,形成女真社会的特权阶层,构成了女真贵种的主要来源。随着按出虎水完颜部地缘影响力的逐渐扩大,完颜姓族内部渐次分化,与之存有世婚关系的姓族,也因与完颜部亲疏不一,其内部出现了层级差异。女真贵种内部的分化与差异,成为金朝女真族政治等级形成的基础。金朝建国后,金熙宗为了巩固直系完颜的权势,维护以女真贵种为代表的女真民族的统治地位,采用“等威有别”的方式,将世婚集团内部差异进行制度化、定型化调整,不仅明确...
-
作者:吴飞(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建立在心物二元论基础上的主体性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主流。相较于存在论传统的西方哲学,以儒家为主的中国哲学是性命论传统,民国以来易于接受唯物论,是因为其固有的气论传统。但气论唯物论并非心物二元的,因而其唯物论亦非机械唯物主义。性命论主体在身心一体的传统中被建构,并与两个哲学命题密切相关:气论宇宙观和人为天地心,以展现性命论哲学的初步面貌。
-
作者:吴根友(1)
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国学院,武汉430072
摘要:子学是对《总目》中“子书”所包含的知识与思想内容的统称。从哲学知识论的角度看,子学其实包含着“博明万事”的知识维度和“适辨众理”“入道见志”的思想维度。子学中相对均衡的知识与思想这两个维度,一方面反映了传统学问—知识不断增长的历史状态,同时也体现了子学所具有的开放与多元的特征。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从根本上要与我们伟大时代的社会实践紧密相关,但其中一条可行的进路是,从传统子学知识与思想动态交互作用的历史进程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启示,使传统具有更大的生机和活力并从中生长出新的形态来。
-
作者:谢富胜(1);匡晓璐(2)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2)中国人民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2
摘要:针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减弱,不确定性和风险上升,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决策,核心是畅通国内经济循环中产能相对过剩、供给不适应需求以及高技术与资源能源“卡脖子”三大堵点。其可能的途径有:推进乡村建成环境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构建国内生产网络变革生产技术方式,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瓶颈;在提高能源资源自我保障能力、安全发展的同时,高水平“引进来”和高质量“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