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众议(1)
作者单位:(1)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081
摘要:文学的变数与常数如量子纠缠般难分难解。这既是文学存在的基本方式,也是文学经典长盛不衰的重要前提。然而,近现代以来,文学思潮纷纷攘攘,批评理论前仆后继,尤其是,文学研究的“内外之争”显示出彼此龃龉甚至相互排斥的态势,文学的常数或常识被有意无意地忽略。这既是人类社会加速度发展的明证,也是众多复杂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如何辩证分析变数与常数、“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的关系,早已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文学是加法,其变数不能否定常数,正如我们不会因为有了现当代文学而否定古代文学,我们当然也不该因为有了现当代文...
-
作者:郁振华(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暨哲学系,上海200241
摘要:康德积极回应17世纪科学革命,提出先验哲学的方案。先验哲学区分显象和物自身,认为人只能认识显象,不能认识物自身。当代哲学已大大超越先验哲学:围绕对科学革命的回应、两种性质理论、两个物自身概念以及如何通达物自身等四个方面,便可看清这一点。为深化这一方向的探讨,有必要引入新的问题意识,并尝试阐发一种切换论实在观。切换论实在观区分意义贫乏的物自身和意义丰饶的物自身,并主张将运思的焦点置于后者之上。立足于切换论实在观以及它所蕴涵的视角整体性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人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的使命。
-
作者:张新宝(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100872
摘要:财产权发达史表明,财产权客体的扩充是由生产力发展、生产生活资源形态的扩张所决定的,财产权的效力与保护方法是由财产权客体的性质所决定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数字经济的兴起,我国在国家政策层面、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均存在数据确权的需求。在理论上,应当将数据财产权确立为与物权、知识产权相并列的第三类具有对世性的财产权利,而不应采取非确权保护模式、个人信息权保护模式或者将数据财产权确立为既有财产权的用益权新形式。构筑数据财产权制度是保护数据处理者合法劳动成果的必要举措,中央关于数据资源分类和数据权利分置的意见...
-
作者:杨耕(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北京100875
摘要: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二分结构”体系,初步形成于芬格尔特等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形成于米丁等人的《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弗罗洛夫的《哲学导论》力图建构一种苏联式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卢卡奇力图以“总体性”为根本原则重建唯物主义辩证法,哈贝马斯力图以“社会交往”为中轴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南斯拉夫的“辩证唯物主义派”力图建构科学性与人道主义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原民主德国的柯辛则力图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建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一体化...
-
作者:夏志强(1);闫星宇(2)
作者单位:(1)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成都610065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为兼顾数据安全和数据利用,隐私计算成为助推个人信息匿名化的通行操作。个人信息匿名化剥离了个体可识别性,形成“个人数据”。隐私计算在破解“数据孤岛”的同时又形成了“数据群岛”困境,制约了数据开放共享和数据市场发展。从根本上化解这一困境需要明确个人数据权属。然而,个人数据权属问题在实践与立法中或与个人信息权属混同,或被留白处理,值得深入研究。在数据流动的链条上,个人数据表现出一种多向度、零许可流动和嵌套式增殖的漂流资源特性,蕴含着公共资源禀赋、集体人格利益和开放性财产利益,理应由全社会公有,其...
-
作者:欧阳康(1)
作者单位:(1)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武汉430074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获得的最重要思想创新成果、最重要制度创造成果和最重大实践创新成果之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以历史思维探析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与演进逻辑,以系统思维分析其核心理念和理论体系,以创新思维凸显其核心价值和比较优势,以比较思维探析其创新智慧和世界意义。
-
作者:张晓晶(1);汪勇(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北京100710
摘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框架内,考察人口老龄化加速、新冠疫情冲击与中美技术脱钩“三大新因素”对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并评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改革红利”,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中国“十四五”时期年均增速在5%以上,2035年人均GDP为2.43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 2.42万美元的水平;考虑“三大新因素”后,“十四五”时期潜在增长率相较基准情景年均下降1个百分点,2035年中国人均GDP为2.28万美元,比基准情景减少0.15万美元,低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加入供给侧...
-
作者:刘思达(1)
作者单位:(1)香港大学法律学院,中国香港
摘要:在新发展格局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对当代中国职业的劳动分工基础和专业技能发展方向都提出了新要求。高质量的专业技能并不一定是高度标准化或理性化的,而是要以专业人士的职业自主性为基础,在职业系统的各种生态圈和食物链中通过长期实践经验积累,由不同职业之间的社会互动逐渐形成。涂尔干的社会分工论、新韦伯主义学派的市场控制论、芝加哥学派的职业系统论等职业社会学基本理论对于理解当代中国职业发展都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从对这些理论的借鉴和批判所发展出的一个基于当代中国社会经验、以专业技能和职业生态系统为核心内容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