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方毅(1);高丽媛(2);张屹山(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数学学院,长春130012
摘要:在状态跃迁视域下,建立经济增长非均衡分析框架,研究经济在不同增长路径跳跃的复杂动力学特征以及政府的影响,可以发现:在满足初始成本和动态成本的条件下,政府推动可实现状态跃迁,而且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协同机制;潜在均衡的吸引作用来自市场机制,而潜在均衡动态变动的吸引作用来自政府。政府与市场的动态协同机制可实现状态跃迁,而且在整个状态跃迁过程中,人均经济增长率持续高增长,使得政府的短期行为与长期目标兼容,实现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相统一。当前以长期发展政策破解短期问题,可能使经济企稳后迅速转入增长路径跃迁,这对于中国...
-
作者:钭晓东(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杭州310008
摘要:生态环境法典作为生态文明演进中经国序民的良法重器,有实质与形式二元面向。一者,以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为目标,服务国家生态文明战略;二者,阐明指引法律解释、发展法律规则、促进司法治理的可能路径,拘束恣意与无序,发挥体系化粘连功能。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可以借助实质逻辑主线与形式逻辑主线予以展开。通过借助节约优先、保护优先与自然恢复为主的实质逻辑主线,统筹资源管理与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以生态保护融合自然资源与污染防治立法,实现既“避害”又“趋利”;借助权力一权利两者关系结构的形式逻辑主线,呈现事后救济、危险预防、风险预...
-
作者:杨国荣(1)
作者单位:(1)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上海200241
摘要:当代西方主流知识论以“被辩护或证成的真信念”为知识的形态。与之相异,知识的真切意义表现为“有可靠根据的并引向真实存在(所知)的判断”。对知识的考察关乎知识的分类,但这种分类不宜引向知识的泛化。当知识以语言、逻辑的形式呈现,并以论证和辩护为维护与确认的方式时,其形态具有明晰的特点;当非语言的表达成为其主要形式、实际完成某事的行为能力成为知识确证的实质方式时,知识便以默会的形态呈现,知识的现实形态在于两者的关联与互动。从更广的角度看,知识的形成又与形而上的背景相联系。从“所知”的角度看,需要关注本然的存在与...
-
作者:崔志海(1)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300350
摘要:在鸦片战争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始终站在中国人民和反侵略斗争一边,不但揭露了英国殖民主义者从事鸦片贸易活动和发动侵华战争的真实动机,对英军的侵略暴行进行了严厉遣责,而且对中国军民反侵略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作了申辩,并对鸦片战争的性质、结果和影响作了精辟阐述,充满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提出许多迄今仍具有指导性的观点和判断。对于鸦片战争的性质,西方殖民者一直进行粉饰、歪曲和美化,将鸦片战争看作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冲突,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冲突,将战争责任归于中国的排外和闭关政策。为批驳这些严重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