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物性格的模糊性与明确性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刘再复(1)
署名单位:
(1)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5402
发表日期:
1984
页码:
147-170
关键词:
人物性格 性格塑造 模糊性质 明确性 模糊集合 元素 反面人物 正面人物 典型性格 作家
摘要:
本文论述文学作品中的典型性格带有模糊与明确的双重性质。产生人物性格模糊性的原因,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自身带有模糊性;二是由于性格表象与性格核心之间的情感中介带有模糊性(即情感内容的不确定性和情境随机性所由产生的不稳定性)。因此,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过程,不是善恶的线性排列过程和性格二极内容的机械拼凑过程,而是各种性格元素通过中介围绕性格基本特征的模糊集合过程。正是人物性格的模糊性,才提供读者补充、想象和审美再创造的广阔空间。所谓"正面人物"、"反面人物"、"中间人物"等概念,本来只是政治领域中的一般认识符号,它不应当简单化地代替性格塑造的艺术符号和审美符号,不应当要求文学作品中的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只是单一的正面性格元素的明确集合与反面性格元素的明确集合。典型性格是包含着某种确定内涵的模糊集合体。某种确定内涵主要是性格核心内容的相对明确与性格运动基本指向的相对明确。因此,性格组合过程又是性格明确性质与模糊性质的有机综合表现过程。由于人物性格具有这种双重特性,所以把握性格的模糊度与明确度便成为作家掌握性格塑造艺术分寸的关键。作家不能用主观的既定的尺度来规范性格,而应当依靠自己独特的艺术心理结构自然地感受和把握这种性格组合过程中的各种临界线。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