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黄祖辉(1)
署名单位:
(1)浙江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系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6518
发表日期:
1992
页码:
41-50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地转移
农村工业
转移速度
农村劳动力
农民收入
乡镇企业
农村城市化
城市化进程
摘要:
本文认为,80年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就地转移'方式是农民迫不得已的选择,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80年代农民收入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而后者又主要决定于农村工业和投资的增长速度;80年代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尽管相当可观;但农业和耕地上的劳动力负担依然没有减轻,除了紧缩政策和城乡壁垒因素外,农村城市化进程过于缓慢是制约8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协调和有效转移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90年代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景不容乐观,因为农业劳动力的比重还必须有较大幅度的降低,未来10年已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依靠农村工业外延高速增长来大规模转移农业劳动力。要想克服上述不利因素,今后农业劳动力应由向农村第二产业转移为主,逐步转变为向第三产业转变为主,由以'离土不离乡'逐步转交为以农村城镇为载体的易地转移为主,由相对自发性的转移为主转变为计划转移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乡镇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也应由外延扩展转变为内涵发展。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