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体互参中“以高行卑”的体位定势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蒋寅(1)
署名单位:
(1)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者”特聘教授,北京100875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8147
发表日期:
2008
页码:
149-167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文体互参
体位定势
以高行卑
摘要:
文体互参是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的一个习见现象,古人很早就注意到在诗词曲之间,在古文和时文、辞赋和史传之间,甚至在韵文和散文两大文类之间,普遍都存在着互参现象,并且互参之际显示出以高行卑的体位定势,即高体位的文体可以向低体位的文体渗透,而反之则不可。这种定势及其艺术效果因为在书法中表现得最为直观易解,所以古代批评家常用书法来比喻和说明文体互参中的这种体位定势。书法术语"破体"也在唐代被引入文论,又在宋代浓厚的辨体意识中与"本色"构成一对有关文体互参的互补性概念,左右着人们对具体文体相参的审美评价。以高行卑的美学依据,实质就是木桶原理,即作品整体的风格品位取决于体位最低的局部,以高行卑可以提升作品的风格品位,反之就会降低作品的风格品位。不过问题的复杂在于,在跨文类互参之际,由于涉及文体的功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例外。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