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全球经管学术 > 智库院系 > 知名智库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中国北京市

创立年份: 2013
教职人员:80

依托高校的新型金融智库,专注宏观经济与金融政策研究,具有广泛影响力。

研究动态

编者按:美联储年内首次降息。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全球治理观察员敦志刚在每日经济新闻发表文章表示,全球货币政策将迎来重构,新兴市场获发展契机,但也面临债务风险暴露等问题,国际货币体系也将变革,全球经济增长模式迎来战略机遇期。现将全文发布如下:(全文约6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北京时间2025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4.25%至4.50%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这是美联储2025年以来首次降息,也是自2024年9月开启降息周期以来的第四次降息,使本轮宽松周期的累计降息幅度达到125个基点。此次货币政策调整发生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度重构、国际金融体系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历史比较视角观察,本次降息周期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9年疫情冲击等历史时期的货币政策应对既存在共性特征,更在通胀环境、债务结构、地缘政治等维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从现实传导机制分析,此次降息将通过多重渠道重塑全球金融市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理事、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郭彪、副教授芦东、博士生陈柏何在核心期刊《财贸经济》2025年第6期发表文章《中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双支柱架构: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开放》认为,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开放作为“双支柱架构”,在推动中国建设金融强国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现将全文发布如下:(全文约6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6分钟)摘要中国正致力于建设金融强国,而“双支柱架构”——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开放,在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人民币国际化不仅能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还能够增强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而资本市场的开放则为人民币提供多样化的计价资产,拓展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两者的协同作用为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推动这一进程也面临诸多挑战,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复杂性、金融监管的制度性难题、资本市场透明度的不足以及法治体系的建设滞后等。为了确保“双支柱架构”有效

编者按:近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在中国网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十四五”时期的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回应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更加坚韧的金融动能。中国金融治理在顶层设计和制度执行上形成前所未有的合力。现将文章发布如下:(全文约2500字,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十四五”时期,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五年间,党中央扎实推进金融治理体系重塑,强化顶层设计与制度执行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实现双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和民生改善获得坚实的金融支持;高水平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时期的金融体制改革,充分回应了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更加坚韧的金融动能。面对国际地缘政治复杂局势,中国金融业不断提升风险防控和跨境管理能力,构筑了主动塑造而非被动适应的战略格局,为“十五五”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