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
彭红枫,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获奖论文《人民币国际化研究:程度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构建首个包含跨境支付、储备货币等维度的综合指数,发现资本账户开放需与金融市场改革同步推进。该成果获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论文奖(201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
杨静,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获奖专著《通往共享之路》提出"社会共同需要"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重要范畴,为共同富裕理论提供新解读。该成果被列为中宣部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出版物,获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专著奖(2018年)。
中山大学
杨子晖,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获奖英文论文《量化宽松与跨国资产波动溢出》首次捕捉到美联储政策对中国股市的"波动率传染链",提出新兴市场需建立"金融防火墙"。该成果发表于金融学顶刊,获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论文奖(2018年)。
辽宁大学
赵德起,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获奖专著《权利配置、政府约束、契约完备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通过农村土地制度实证分析,提出产权明晰度每提升10%可使农民收入增长6.2%。该研究被纳入农业农村部土地改革政策讨论,获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专著奖(2018年)。
上海财经大学
赵晓雷,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经济思想史学者。其获奖专著《中国现代经济思想的发展》系统梳理了1949-2014年中国经济理论演进,提出"本土化-国际化"双向互动是理论创新的核心路径,获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年)。
南京审计大学
杨继军,南京审计大学教授,全球价值链研究学者。其获奖论文《"中国制造"对全球经济"大稳健"的影响》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揭示中国中间品出口通过成本降低效应稳定了OECD国家通胀率,获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年)。
中国人民大学
周广肃,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校友(2006级),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其获奖论文《收入差距、社会资本与健康水平》发表于《管理世界》(2014年),通过CFPS数据证明社会资本可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获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年)。
王孝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国际贸易政策量化分析专家。其获奖论文《贸易壁垒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出口边际》发表于《经济研究》(2014年),通过引力模型测算发现非关税壁垒对中国出口集约边际的抑制效应是关税的2.3倍,为应对贸易摩擦提供实证依据,获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年)。
南京财经大学
周绍东,南京财经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者。其获奖专著《分工与创新:发展经济学的马克思主义复兴》提出"技术-制度-分工"三维创新驱动模型,为新发展理念提供理论支撑,获第三届刘诗白经济学奖(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