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
李志平,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专著《中国脱贫之路——基于贫困户的经济决策质量的分析》基于8省贫困县调研数据,提出"信息赋能+能力建设"双轨扶贫模式,获国家乡村振兴局政策采纳。
复旦大学
周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论文《平台经济发展再审视:垄断与数字税新挑战》构建"数据要素-网络效应-市场势力"分析框架,主张通过数字服务税矫正平台经济负外部性。
中国人民大学
谢富胜,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获奖论文《平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揭示数字平台资本通过劳动过程重构形成全球垄断的新趋势。
西南财经大学
李萍,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获奖专著《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系统梳理1949-2019年中国经济制度演进逻辑,强调意识形态与实用主义的动态平衡是改革成功的关键,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山大学
杨子晖,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教授,获奖英文论文《量化宽松与跨国资产波动溢出》首次捕捉到美联储政策对中国股市的"波动率传染链",提出新兴市场需建立"金融防火墙"。该成果发表于金融学顶刊,获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论文奖(2018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易行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获奖专著《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研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通过宏观与微观数据交叉验证,提出社会保障不足是预防性储蓄高企的主因。
武汉大学
郭熙保,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获奖专著《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结构转变研究》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构建包含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等维度的转型评估体系,提出效率改进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
吕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获奖论文《政府干预何以有效: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调查研究》发表于《管理世界》,通过高铁行业案例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在技术攻关中的有效性,提出政府干预需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
清华大学
李帮喜,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获奖论文《生产结构、收入分配与宏观效率》发表于《经济研究》,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量化分析框架,首次将投入产出表数据用于测算劳动收入占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