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金景芳(1)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历史系
摘要:本文分两部分:(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奴隶社会的论述,较详尽地分析了中国奴隶社会诸等级,论证了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也如一般奴隶社会一样是等级的阶级,与资本主义社会中简化为两大敌对阵营的非等级的阶级状况根本不同;(二)解放以来通行的历史书认为,在奴隶社会里,奴隶阶级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经常居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作者不同意这种观点。指出:中国奴隶社会的阶级斗争,也如古罗马一样,大量存在的是奴隶主阶级内部诸等级之间的斗争;并且,纵观中国奴隶社会的历史,绝不见有'奴隶革命把奴隶主消灭了,把奴隶主剥削劳动者的形...
-
作者:沈大德(1);吴廷嘉(2)
作者单位:(1)上海奉贤中学;(2)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理论思维)都是人类的普遍的思维形式,它们有共性,也有个性,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这两种思维形式共同构成人的思维的矛盾运动,为辩证逻辑的一对范畴,均属思维科学。长期以来,对抽象思维已有专门研究,现在,对形象思维也应进行专门研究。
-
作者:刘欣大(1)
作者单位:(1)江西宁都中学
摘要:本文认为,认识主体在认识世界时,如用客观外界的形体、形象来思想,便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人皆有之。科学家与文艺家同样需要形象思维,并与形象思维结下了不解之缘。人脑的构造既具有逻辑思维的功能,又具有形象思维的功能。对抽象思维规律的研究早已有了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对形象思维的起源、发展、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在今天已经成为客观的需要。
-
作者:潘光旦(1)
作者单位:(1)清华大学
摘要:本文根据国内外已发现的历史资料及有关文献,分析研究了中国境内的犹太人的踪迹、犹太人的族与教的名称、犹太人进入中国的时间和路线、以及他们离开本土的时代。本文作者生前对中国境内主要是定居在开封地区的犹太人的一些历史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和考证,写了十多万字的专论,现经叶笃义、潘乃谷等同志整理发表于此。
-
作者:杨六奇(1);蒋兆年(1);张锡金(1)
作者单位:(1)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论述了度和关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在认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度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限量,关节点是事物质的量的极限。事物的一种基本格局是具有一个度和两个关节点。度和关节点是一种整体和其边缘的关系。关节点之所以叫做"点",是相对的,它本身也是一个过程。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度和关节点,对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是必不可少的。本文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指出:"理论上不讲度和关节点,实践上必然要失误。其所以失误,就在于失度。这正是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而取得的一条极其深刻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