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山塞
摘要:清代辨伪学先驱崔述,字武承,号东壁,河北大名人。生于乾隆五年(1740),卒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他毕生考史,始撰诛泗考信录,继补上古考信录,再著唐虞、夏、商、丰镐诸录,最后考定孟子事实。以时序言,自上古考至春秋战国;以学统言,从二帝三王考至孔孟,以经证史,成《考信录》一部。崔述出生于寒儒之家,他的父亲崔元森宗信宋学,终生服膺朱熹,希望自己的儿子以理学名世。可是崔述在读经时却不断发现经传之间的矛盾,使他不能不疑秦汉以后的著作,乃转入考史的领域。他生当乾嘉朴学之世,在当时披靡一时的汉学影响下,摧陷廓清,去伪存真,考定出一部...
-
作者:杨文
摘要:1984年3月26日至3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和国家统计局举办、联合国有关机构赞助的"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国际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共收到中外学者论文48篇。中国专家,学者与来自18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官员、统计学家、人口学家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评价了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和人口普查资料的数据处理工作,并对人口普查资料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分析。这里,仅就中外专家、学者对1982年中国人口普查资料某些主要方面的分析作一简要介绍。
-
作者:杨根
摘要:对自然资源和农副产品的深度加工,是提高对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汪定国、张碧晖对此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深加工,是指人们按照物质资料的自然属性和特征,根据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使它们的诸种属性和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和有效利用的过程。横的方面,是指一种物质资料经过加工,得到不同规格、不同性能、不同用途的新原材料、成品和半成品,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综合利用"。纵的方面,是指在横向加工过程中得到的成品。
-
作者:陈依元
摘要:前几年,有的同志把马克思打扮成人道主义者,说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道主义的最终实现。他们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找根据。赖金良指出,这个根据是不成立的,《手稿》中"人道主义"一词是在特定意义上使用的,是与"自然主义"并用的。《手稿》中使用"人道主义"的地方主要有五处,其中四处是和"自然主义"作为相对应的概念使用的。所谓"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并不是说共产主义直接等于人道主义或自然主义。
-
作者:黄治正
摘要:这本书以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巴黎《手稿》)为中心,结合研究马克思青年时代的革命活动和有关著作,对巴黎《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劳动异化说、自然人化说等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见解。作者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作了具体的分析,把它分为四个时期:自1841年秋天至1843年是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时期。在世界观或认识论上彻底完成了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但不能说已经掌握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抽象的原则上彻底完成了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但不能说已经达到科学...
-
作者:志林
摘要:方法论是哲学、逻辑学和科学的交接点。中国古代有那么多的科学发明和创造,究竟是用什么逻辑和方法论搞出来的?冯契著文探讨了这个问题。他说,有两种逻辑,两种科学方法: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的方法和辩证逻辑的方法。在先秦,墨家和荀子的方法论,就是层次不同的两种方法论。《墨经》以"效"作为论证方式,其实就是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建立公式、模型以进行推导的演绎法,还提出"
-
作者:王勉
摘要:十九世纪的最后两年,中国语言学界发生了三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一是甲骨文的发现;二是《马氏文通》的出版;三是在敦煌发现了数万种内容广泛的唐五代时期的卷子。对音韵学界来讲,敦煌卷子的发现有其特殊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旧中国政府的腐败,这批极宝贵的残卷竟被帝国主义分子全数劫走,仅余"字母例字"一片(北京图书馆藏,雨字55号)。其中被英人斯坦因劫走的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被法人伯希和劫走的藏于巴黎国民图书馆。这些残卷既未经认真整理,更谈不上研究校订;而我国学者急需这批珍贵资料,却无法见到。为改变这种状况,多年间,王国...
-
作者:包逸
摘要:人们在论及清代文坛的桐城派时,多举方苞、刘大槐、姚鼐为其代表,很少提及戴名世。最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许总撰文认为,在桐城派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戴名世有其重要作用与影响,应当恢复其符合史实的应有地位。首先,戴名世年长方苞十五岁,尝以"文章冠海内"自负,方苞的古文创作曾得力于戴氏的指导,其文学主张也受到戴氏的相当影响。对于戴氏的才学与成就,方苞亦推崇备至,谓为"当世之士……莫先于褐夫(戴名世字)"。戴氏为文清明简要,笔墨生动,对后来桐城派的文章风格实有很大影响。可见,以方苞作为桐城派始祖的传统结论是很值得商榷的。
-
作者:张翼星;王东
摘要:这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哲学笔记》的研究性著作,是作者近三十年长期致力于这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的成果。它比较全面地探索、阐述和发挥了《哲学笔记》的基本思想。从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上把握和发挥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思想,是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作者没有按照《哲学笔记》的顺序进行讲解和评论,也不是把其中的内容概括为几个问题分别进行阐述和发挥,而是以列宁对唯物辩证法体系的构思为线索,以《哲学笔记》论及的基本范畴为基础,提出了进一步建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设想和草图。
-
作者:周文辅
摘要:这是我国古今地震记载资料的总集。从1979年开始,由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总编室组织全国地震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通力协作,在1956年出版的《中国地震资料年表》的基础上作了大量增补、修订、改编的工作,用了将近五年时间方告完成。可以说是自然科学工作者和社会科学工作者合作的结晶之一。全书按时间断限分为五卷:远古至元代末年为第一卷,明代为第二卷,清代为第三卷,民国时期为第四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80年为第五卷。全书规模巨大,基本上反映了几千年来我国广阔空间的地震概貌。这里,我们就已出版的第一卷和第五卷作一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