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马晓华(1)
作者单位:(1)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把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分为第一种、第二种以及价值是由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或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或两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共同决定的提法都是不正确的。《资本论》中论述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并不是两种,而是一个本原、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的论述是统一的,不能割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为量的范畴,是对社会劳动这一质的规定性在量的界限上的准确概括。它的量的规定性即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由当时社会平均生产条件下生产市场上这种商品的社会必需总量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只有符合社会需要的个别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
-
作者:赵复三(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
摘要: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宗教的本质:(1)指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说法在马克思以前的德国早已流传,马克思引用的原意并不是用来概括宗教的本质,传统理解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尤其不能应用于我国当前的宗教实际。(2)指出马克思关于宗教是感到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的说法,更触及宗教的本质。马克思之所以能揭示这一本质,正是由于从实践的唯物主义出发,重视人的能动作用,重视宗教徒的具体实践。(3)指出我国当前宗教工作中"左"的思想还没有完全克服,主要表现在忽视大多数宗教徒的具体实践方面,根源是...
-
作者:冯友兰(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从宋明道学(或称理学)与孔孟、玄学、禅宗的联系的角度,阐明道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并从比较哲学的观点,指出道学的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道德行为的积累来解决殊相与共相、主观与客观这两大基本矛盾,这是道学对于人类理智的发展和幸福的提高作出的贡献。本文还就道学的目的和方法、道学的发展阶段、道学的名称等问题,表明了作者的见解。
-
作者:吉铁肩(1);林集友(1)
作者单位:(1)成都华西医科大学
摘要:经济学界对马克思所说的'在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本文不同于各家解释而提出的解释是:所有制概念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力、劳动和产品这样三个方面的所有关系;社会主义所有制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局部所有制;因而马克思所说的'个人所有制'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及其产品的局部个人所有。作者还用这个观点解释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按劳分配、商品生产等存在的直接原因。
-
作者:雷洪;范洪
摘要:社会学在我国恢复以来,社会学者就本门学科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1982年全国第一届社会学年会以后,这种讨论逐步形成多种角度,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探讨的局面。本文拟对三年多来社会学理论研究中所探讨的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一、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我国社会学界对本门学科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中,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是争论得最多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意见: 1.
-
作者:梅小侃(1)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法律系
摘要:林欣同志的大作《论引渡与庇护制度的新动向》(见《中国社会科学》1985年第6期)谈到国际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或引渡或起诉"原则,并且较详细地介绍了1970年《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即《海牙公约》)中的有关规定。作者认为,根据《海牙公约》第七条,缔约国如果不引渡被指称的罪犯,"就一定要对他起诉"。
-
作者:晓亮
摘要: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即财产关系。现在我们所说的所有制,一般都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或者如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条件的所有。也有些同志认为所有制除了上述含义以外还包括劳动力所有制、产品所有制和生活资料所有制。这种说法并不错。但习惯上所说的所有制不过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简称。本文也采用此种用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所有制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即使是在经济关系中,它也是比一切其他经济关系更为深层的关系。许多经济现象要由它来说明;同时它的变化又会引起其他许多方面的变化。
-
作者:田力
摘要:目前我国有关西方哲学史研究的著作已出版不少。这部新出版的、由已故全增嘏教授主持编写的《西方哲学史》却以它的"通"、"全"、"新"的特色,引人注目。通,就是打破以十九世纪为界把西方哲学一刀两断的传统分期方法,将西方哲学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可以说,这是该书的一个突出优点。编写者们之所以这样做是考虑到。
-
作者:崔文印
摘要:此书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王重民先生的一部重要遗著。重民先生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以目录学研究最为突出。如果说《敦煌古籍叙录》、《中国善本书提要》等书代表了他在编撰提要式书目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的话,那么,这本《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则凝集了他在目录学史和目录学理论研究方面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