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正林(1,2)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2)香港浸会大学
摘要:本文根据实证调查材料,对西藏、四川和甘肃藏区的10个基层社区群众的政策认知水平、政策和政治信息获取渠道、对政策及政策执行者的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描述。文章认为,藏族群众有较高的政策意识,对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农牧区改革及干部援藏等重大政策都表示了一致性的积极评价,对现时期的中央政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调查结果还表明,藏区群众对政策和干部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在肯定现时期干部工作表现的同时,对部分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提出了批评。
-
作者:林定夷(1)
作者单位:(1)中山大学哲学系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实验哲学中的一个价值学问题——检验证据的价值评价问题。作者建构了一个关于检验证据的价值评价的模型,其公式为:V(E)=(BE,SE,IE);作者讨论了函数的性质,以及BE、SE、IE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E的可信度BE对于V(E)值具有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作者又从科学实验的一般结构与逻辑的角度专门讨论了如何做出“干净的实验”,指出了“干净的实验”
-
作者:孟宪范(1,2);綦淑娟(1,2);侃本(1,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在绝大多数群众信仰同一种宗教的民族地区,存在着宗教教育体系,在这里发展现代教育面临着人们不予认同的困难,因而构成现代化的一种障碍。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作者对青海两藏区农牧民的教育需求进行了调查,考察了教育需求与诸种因素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社会流动渠道是激活教育需求的结构性要素,使人们认识到教育有用是教育需求得以发育的中介,改革刺激了教育需求。最后,作者提出了教育可以从社会结构上增进民族地区与中华民族主流社会的同质性和相容性,从而提高社会整合水平的观点。
-
作者:许第虎(1)
作者单位:(1)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
摘要: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所理解的意识,从本质上说是指使主客体能达到统一的大脑运作,它不仅包括对外部客观过程和主体内部过程的反映,而且包括根据主体内部肉体与精神过程产生的要求对反映外部过程所得结果的改造。意识的能动性,即意识对人为的外部物质过程(主体实践及其结果)的合目的的决定性,这种决定性实际上是意识所传递的特定外部过程自身运动规律对于其发展的自我规定性。它最集中地表现为科技意识对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及其发展的决定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即深刻地表述了科技意识的这种巨大的能动性质...
-
摘要:图书评介中国农地制度深化改革的国际经验和科学依据《比较农地制度》,赖泽源等著。16万字。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责任编辑:卢小生。最近三年,中国农业产出连续稳步增长,中国经济经过调整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周期。反观中国历次大的经济滑坡和通货膨...
-
摘要:《历史研究》一九九八年第二期要目释《武成》与金文月相——兼论《晋侯编钟》及武王伐纣年黄彰健周齐军阶散官制度异同论阎步克明代黄册人口登载事项考略栾成显义门大家庭的分布与宗族文化的区域特征黎小龙太平天国战争对苏南人口的影响曹树基晚清学部的酝酿产生关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