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俞可平(1)
作者单位:(1)中共中央编译局当代研究所
-
作者:李琮(1)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作者:茅于轼(1)
作者单位:(1)天则经济研究所
-
作者:李培林(1);张翼(2)
作者单位:(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
摘要:本文认为 ,在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由于分配领域中双轨制和隐性收入的广泛存在 ,职业和收入作为社会分层的主要指标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而消费结构成为更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分层指标。作者根据重庆市 1 999年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基本消费领域的社会分层状况 ,考察了消费分层与其他社会分层之间的关系 ,并发现在影响消费分层的各主要因素中 ,受教育程度是一个起显著作用的因素。通过刺激消费启动经济必须针对不同消费阶层的消费取向 。
-
作者:林岗(1);张宇(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
摘要: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与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作了比较分析 ,认为前者强调整体性、生产性、历史性和经济性 ,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 ;而后者则强调个体性、交易性、自然性和法权性 ,从本质上看是不科学的。文章以构成产权经济学范式的硬核的个人主义、契约主义和成本收益方法为例 ,剖析了该范式存在的重大缺陷 ,同时也指出 ,在克服了这些根本性的错误之后 ,产权经济学的某些分析方法和具体结论是可以整合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框架。
-
作者:刘树成
摘要:本文指出 ,近年来 ,在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动荡的大背景下 ,“软着陆”之后的中国经济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 ,但经济增长率已连续几年呈下滑之势。究其原因 ,是因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体制转轨的深化期、长时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和由全面短缺到阶段性买方市场的转变期 ,三大转换的交叠重合使经济回升的难度明显加大。作者认为 ,经过这一轮重大调整 ,中国经济未来增长与波动将可能出现“缓起缓落”与“长起短落”
-
作者:汤一介
摘要:本文接续对“能否创建中国的解释学”问题的讨论 ,认为即使这一问题目前尚不能得出确切的回答 ,但对中国解释经典的历史进行一番梳理起码可以丰富西方解释学的内容。作者分析了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经典的方式 ,即以《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为代表的叙述事件型的解释 ,以《易传·系辞》对《易经》的解释为代表的整体性哲学的解释 ,以《韩非子》的《解老》《喻老》对《老子》的解释为代表的社会政治运作型的解释 ;此外 ,还可找到其他的解释方式 ,如《墨经》中的《经说》对《经》之字义或辞义的解释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