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月宾(1);张秀兰(1)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
摘要:政府在社会福利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扮演,是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根本问题。无论如何处理,都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过去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但是,在“高福利的负面效应”和“市场机制的高效率”这两个西方经验的影响下,中国政府却在社会福利领域逐步退出,这是导致当前有目共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和社会不公平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国政府必须重视社会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社会福利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
作者:王检贵(1);丁守海(2)
作者单位:(1)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通过古典估算法、新古典估算法、标准结构比较法对中国现阶段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重新估算和比较分析。除了估算剩余劳动力总量外,文章还注重剖析剩余劳动力的结构,亦对学术界使用过的三种估算方法做了不同程度的修改和完善。结果显示古典测算方法的可信度和解释力都是最强的。由此,本文得出结论:当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约为4600万。
-
作者:孟捷(1)
作者单位:(1)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超额利润是资本主义发展动态中的重要现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内部在超额利润来源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造成这些分歧的原因是,第一,马克思本人有两种超额利润源泉的理论,如何协调这两种理论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讨论。第二,解释超额利润的来源必然会涉及学术界近年来在劳动价值论问题上的一些不同看法,如何从这些看法中去芜存菁,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难题。本文由两条并行的线索交织而成,第一条线索追溯了从《资本论》手稿到《资本论》的理论演化过程,第二条线索则结合马克思在不同场合对超额利润来源的不同阐述,汲取学术界的...
-
作者:张继成(1)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要:本文在吸收符合论、实效论、融贯论、语义论等真理学说的理论精华并对客观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等证明标准理论进行批判性继承的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真的标准体系:真的保证性标准就是“命题与事实符合”,它是对真的规定,是真的识别标准;真的核证性标准又由真的证实标准和真的证明标准两个部分组成,真的证实标准就是“命题与经验证据符合”,真的证明标准就是“命题与科学证据符合”,它们是对命题真性的揭示和展现,是真的证成标准;真的有效性标准就是“命题与实体法律规范和程序法律规范符合”,它是真命题的“有用性”、“能用性”的评...
-
作者:高丙中(1);章邵增(2)
作者单位:(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2)北京大学
摘要:中国人类学学科建设几经曲折,目前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社会预期之中。我们认为这种预期有望在两个方向上加以落实:一个方向是海外民族志研究。中国的人类学者,特别是有志于中国人类学事业的博士研究生,带着对中国社会感兴趣的问题,去国外社区进行规范的田野作业,完成民族志著作,由此累积中国人对于全球社会日常实践的经验知识。另一个方向是人类学分支学科建设,即人类学与其他基本学科的交叉研究、合作研究。人类学所直面的“社会总体现象”①既然同时得到法学、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等专门领域研究,人类学在发挥自己把握社会整...
-
作者:郭继强(1)
作者单位:(1)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现阶段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民工的劳动供给与工资正反馈向下直至工资趋于民工的保留工资。考察这种现象,本文认为,主流经济学关于劳动供给的研究忽略了最低必需支出的约束。在考虑到劳动者存在最低必需支出约束的情形下,经典劳动供给曲线将出现一个拐点,延续拐点后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同时,就拐点后的这段劳动供给曲线而言,当劳动需求不足时,劳动供求将向右下方发散失衡。文章分析了这一没有引起主流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城市次级劳动力市场中的民工劳动供给现状进行了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