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代曲论中的模糊思辨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李克和(1)
署名单位:
(1)湘潭大学中文系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5753
发表日期:
1986
页码:
171-192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曲论
模糊聚类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
戏曲研究
亦此亦彼
模糊识别
我国古代
模糊集合
多值逻辑
摘要:
本文运用当代新兴科学模糊数学的一些原理,从宏观角度探讨古代曲论中的模糊思辨。文章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论述:一、模糊识别;二、模糊综合评判;三、模糊聚类分析。作者认为,古代曲论家所公认的艺术标准——"本色"、"当行"等,其内涵是不确切、不清晰的,但这并不妨碍前人的艺术批评,其间便包藏着模糊思辨的奥秘。模糊数学的"互克性原理"提示:"复杂性和精确性互相排斥"。研究对象越复杂,人们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越低。在这种情形下,过分的精确反而模糊,适当的模糊却可以带来精确。所以,这些艺术标准尽管它内涵模糊一些,却更能深入到艺术的精微处,并在绳曲时卓见成效。为什么我国古代曲论家在几百年以前就能够运用与当代新兴科学模糊数学极其相似的方法去从事戏曲研究呢?本文认为,首要的原因在于我国古典美学与模糊数学在逻辑思辨上有着相似之处。模糊数学是以"多值逻辑"为基石,重视事物的"亦此亦彼"性,力图探究间于真假之际的"隶属函数";中国古典美学则推崇"不偏不倚"、"似花非花"的艺术境界,刻意追求"中和之美"。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