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主沉浮:农牧交错带城址与环境的解读——基于明代延绥长城诸边堡的考察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张萍(1)
署名单位:
(1)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8222
发表日期:
2009
页码:
168-188
关键词:
明清
鄂尔多斯南缘
农牧交错带
城址
环境
摘要:
陕北长城沿线属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沙地交接地带,也是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历史上经常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争夺的地域。明延绥长城及沿线39营堡就是在蒙汉争战过程中构筑起来的。由于营堡与交通走廊互为一体,带动了经济发展,历明清两代三百多年,发挥了重要的政治、经济与交通中心作用。它的废毁是在晚清民国时期,今天大多已沦为荒城。究其原因,城址选择上过多考虑军事防守需要是主因,而边疆内地化及沿边经济结构变动加速了其衰亡。因此,北方农牧交错地带城堡的兴衰与王朝的政治、军事行动相关联,与民族、部落流转迁徙及文明演进过程相一致,其中的历史成因极其复杂,城址废弃往往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