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必须”和“应该”——架通从“是”到“应该”的桥梁

成果类型:
期刊论文
署名作者:
陈波(1)
署名单位:
(1)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430072
刊物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
ISSN/ISSBN:
1002-9715
发表日期:
2024
页码:
47-65
关键词:
“是-应该”问题 被动旁观者 主动参与者 认知主义 假言命令
摘要:
休谟、摩尔等人提出的“是”与“应该”、“事实”与“价值”和“规范”之间的分裂和鸿沟是虚构的,因为没有纯客观的“事实”,也没有纯主观的“规范”。为什么“必须”和“应该”是由以下因素共同决定的:人的需求、意图和目标,其中意图和目标产生于需求,意图的强度往往取决于需求的强度,而需求有客观基础;当下的实际状况,常常与需求和目标存在差距,人们力求改变现状,造成能够满足需求和目标的某种愿景;相关的广义科学原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社会共识(文化传统和习俗等);人所具有的理性思考能力。这些因素把“是”与“应该”关联起来,由此架通了从“事实”到“价值”和“规范”的桥梁。
来源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