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一体化未来:更加开放与联通 ——专题之一

  • 时间:2025-08-27

8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吉隆坡亚太区域合作圆桌会期间,张军秘书长主持召开以“亚太一体化未来:更加开放与联通”为主题的分会。约2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代表与会。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尼泊尔、秘鲁、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土耳其等国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围绕亚太区域合作现状与未来路径深入交换意见。

面对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发展的大方向

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正在全方位冲击世界经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秩序,亚洲和亚太地区同样深受其害。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也进入深度转型时期,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和挑战。新的复杂形势下,亚太区域合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都在进一步凸显,很多问题有待探讨解决思路和方案。与会嘉宾认为,加快推进亚洲区域合作,首先要处理好区域与多边的关系,明确和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这一原则。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席法伊兹表示,开放、融合、互联互通为亚太地区带来了力量和机遇。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前执行主任、马来西亚民主与经济事务研究所主任玛利亚认为,传统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正在失去影响力,如果地区利益相关者不集体协调行动,就有面临不公正、不合理新秩序的风险。泰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素拉杰则表示,多边主义可能正在减弱,但亚洲开辟了自己的道路。只要把开放与互信结合起来,把互联互通与共同责任结合起来,亚太地区就可以树立一个新的、有弹性的、包容的、面向未来的一体化标准。

美国前商务部长古铁雷斯表示,多边主义仍得到广泛支持,这是世界的希望,我对此深受鼓舞。区域一体化取代世贸组织等全球性机构未必是坏事,至少比单边主义或是分裂成一个个双边协议要好得多。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表示,我们不应被全球治理体系功能失调所吓倒,应重振东盟、亚欧会议、APEC等机制对话,相信总会找到解决办法。印度尼西亚前外长马尔迪也表示,亚太一体化道路不是单一的,地区领导者应当充分发挥领导力,利用好即将召开的APEC和东亚峰会等,进行自由而坦率的讨论交流。

中国-中亚机制秘书长孙炜东表示,秉持开放联通的合作理念是亚太地区保持发展与创新活力、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火车头的关键原因之一,这也将为亚太及中亚地区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秘鲁前外贸与旅游部长马修斯结合本国发展经验,介绍了多边合作在促进国内就业、减少地区竞争、增进互利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期待与各国深化合作。亚欧基金执行主任斯托克津斯卡表示,亚太一体化远超地理或贸易范畴,不仅是亚太问题,更是全球责任。东盟中心地位、APEC合作以及更广泛的亚太框架是全球稳定的重要支柱,欧洲也从该地区的开放性和联通性中获益匪浅。各方应坚定倡导开放,致力于互联互通,维护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加强区域互联互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

嘉宾们普遍赞同,要以全方位互联互通和供应链合作,筑牢亚洲区域合作的基石,巩固亚洲世界工厂和全球增长引擎地位。

孙炜东表示,中亚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跨境运输合作,积极参与区域互联互通建设,畅通国际陆海联运通道,不仅有效降低了国际贸易成本,使中亚国家从“陆锁国”转为“陆联国”,也助力中亚地区进一步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作为两大新兴市场,中亚国家与东南亚国家经济多样且互补,合作空间广阔,应建立更加密切的贸易伙伴关系。

法伊兹表示,互联互通是经济的命脉,不仅包括港口、电网、运输系统等实体网络,也包括数字和人际网络。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土耳其原欧盟事务部长博兹克尔强调,要通过互联互通增强产供链韧性,创建一个安全、稳定的供应链网络,为增长奠定更加包容、可持续和安全的基础。素拉杰同样表示,坚持多元化发展、深化互联互通,不仅仅是道路和港口的问题,也关系到数字网络、金融互操作性、跨境支付系统、教育和人才流动等。尼泊尔总理经济与发展顾问卡蒂瓦达重点强调跨区域及区域内金融联通的重要性,表示东盟地区国家是金融服务一体化程度最低的地区之一,在数字化和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应考虑整合支付系统,更好发展金融市场,减少对西方市场依赖。

激发现有区域贸易投资安排的活力,释放区域自贸更大潜力

区域一体化的未来,离不开合作机制的建立。亚洲区域合作既要“横向扩容”,扩大覆盖面、代表性,促进亚洲的包容性发展,又要“纵向提升”,提高水平和层次,促进亚洲的高质量发展。

法伊兹表示,世贸组织等多边机构要改革,才能恢复信誉。博兹克尔也指出,试图用20世纪的工具来解决21世纪的问题无疑是低效的,WTO、APEC和G20等多边框架不能只是清谈馆,要致力于解决数字贸易、电子商务和可持续发展等21世纪合理关切。还要推进RCEP、CPTPP等更高水平的区域贸易安排,打造下一代贸易规则的试验场。素拉杰表示,亚太地区必须建立信任和对话,要将次区域、区域和区域间安排联系起来,形成更加连贯的合作框架。中国以其规模、资源和对亚洲发展的承诺,完全有条件发挥这一连接作用。

玛利亚表示,美国退出TPP和CPTPP诞生提供了一个例证,就是当我们团结起来继续前进时,并不必然因为一方退出而面临失败。东盟是促进成员国之间合作和推进一体化的强大机制,APEC则为新思想和新政策提供了宝贵的试点空间。各国政府可以利用东盟和APEC现有资源制定政策,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驱动型增长的依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通过规则升级、制度完善、开放深化、治理强化,构建“可实施、可监测、可约束、可治理”的自由贸易区,推进RCEP从1.0到2.0的转换。要坚持东盟中心地位,充分释放其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发挥其独特作用。要推动RCEP与中日韩经贸合作相向而行,争取在RCEP框架下尽快达成中日韩自贸协定。还要推动共建区域大市场取得新突破,如推动中国香港等重点经济体加入RCEP、推进RCEP与海合会对接。

深化科技创新合作,主动适应和融入全球产业转型浪潮

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正成为亚洲作为世界工厂和全球增长引擎的新底气,成为亚洲“变道”赶超欧美、制胜 21 世纪竞争的难得机遇,也是亚洲区域合作的新抓手和发力点。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前州长丹尼尔·安德鲁斯重点谈及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他提出,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和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亚太地区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不作为的风险也最大。发展清洁能源、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基础设施不仅对亚太地区,而且对整个地球都至关重要。当其他国家倒向保护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放弃领导责任时,亚太地区应当站出来,将巨大的挑战转化为更广泛的机遇。

柬埔寨工业、科技与创新部副国务秘书胡显恒强调,区域合作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确保可持续发展、抵御能力和共同繁荣的必要条件。未来可围绕3个领域深化合作:一是韧性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技术、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实践。二是数字与创新伙伴关系,促进数字扫盲,弥合数字鸿沟,为跨境初创企业和创新者赋权。三是人力资本和知识交流,培养有能力领导亚太走向一体化和繁荣未来的一代人。

张军在总结发言强调,亚太合作代表着区域合作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在开放中做大共同利益,实现包容、公平、共赢发展。多边主义符合所有亚太地区国家最广泛的利益,要坚定维护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同时提高全球治理的效率和效力。亚太区域合作和区域一体化日益重要,要加强RCEP和CPTPP等现有区域安排的融合和协同,向着亚太自贸区的愿景不断前进。当前形势下,打造多元化、顺畅安全的全球和区域产供链更加重要和紧迫,要加大投入,大力推进互联互通。亚洲和亚太要继续引领世界绿色转型、数字化转型,保持强劲的经济韧性。要更好发挥APEC和博鳌亚洲论坛等平台的作用,加强政策协调,增进理解互信,推动务实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