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全球经管学术 > 杰出学者 > 国际奖项 >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安格斯·迪顿

2015
诺贝尔经济学奖
消费、贫困与福利经济学 微观计量经济学 AIDS 迪顿悖论

简介

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1945年10月19日—)是英国裔美国经济学家,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消费、贫困与福利经济学**的开创性研究闻名,被誉为“微观计量经济学大师”之一。 

迪顿出生于苏格兰爱丁堡,1967年获剑桥大学学士学位,1971年获该校经济学博士学位。他长期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经济学与国际事务教授,并曾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2007年)、世界银行研究审核委员会主席(2005—2006年)等职。 

他的核心贡献包括: 

1. 几近理想需求系统(AIDS)(1980年):与约翰·米尔鲍尔(John Muellbauer)共同提出,用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成为需求分析的标准工具。 

2. “迪顿悖论”(1987年):发现消费比收入更平滑,挑战传统持久收入假说,推动宏观消费理论的革新。 

3. 贫困与福利研究:强调家庭调查数据的重要性,分析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并质疑国际援助的有效性,主张通过制度改进减少贫困。 

2015年,迪顿因“对消费、贫困与福利的分析”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的代表作包括《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大逃亡:健康、财富与不平等的起源》等,深刻影响了发展经济学与政策制定。